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1824篇
科学研究   106篇
各国文化   56篇
体育   168篇
综合类   88篇
文化理论   14篇
信息传播   18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216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79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213篇
  2005年   186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吕静 《宣武教育》2006,(1):33-35
一、论题的提出 1.初识“奇”语 我的论文题目是《引导学生品味诗歌“奇”语》,“奇”语一词并非我个人创造出来的。高二诗歌单元中有李煜的词徨美人》,首旬“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俞平伯说这一句是“奇语劈空而下”。这就是我脑海中“奇语”的源头。当时在备课时抓住这个“奇”字,研究了此句究竟“奇”在何处,  相似文献   
42.
文学与宗教的关系密切,志怪小说《聊斋志异》大多数幻想故事的构思方式就深受道教存想致神思维方式的影响.男主人公在摄想凝思之中遭遇异类,实现了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人生愿望,作者在杜撰这些幻想故事的过程中也达到了自我疗伤的创作目的.  相似文献   
43.
她不声不响走进教室,依旧坐在最后一排最角落的位置。第一节是她喜欢的古文课,她打开精致漂亮的文具盒,想像着《诗经》里的文字。猛然一只翠绿螳螂从盒内跳出,挥舞大刀,炯炯地立在黛蓝书脊上,书的封面写着纤秀的几个字:叶浅浅,中文系(1)。  相似文献   
4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在佛教的影响下形成了一系列新的故事类型。《搜神记》中的"动物报恩"故事直接来源于佛经"动物报恩"故事,又接受了本民族文化的合理改造。它的产生受到佛教观念、本土朴素道德标准和传统财富、爵位观念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45.
意境是情与景、虚与实、形与神在不同层面的有机融合,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灵魂,正如王国维所说,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因此,诗词教学一定要把引导学生品味、体验意境当做根本任务,要使学生从与诗词意境隔的状态上升到不隔的状态。隔与不隔的问题首先由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通过举例提出,朱光潜在《我与文学及其他》作了进一步解释。  相似文献   
46.
"上帝和人的关系"是赫伯特诗歌创作永恒的主题。在西方文学史上,很多作家在其作品中都涉及到了这个主题,但几乎没有一个作家能像赫伯特一样把它作为毕生诗歌创作的一个唯一而且永恒的主题,几乎没有一个作家能像赫伯特一样把人神关系刻画得如此形象生动和多种多样。本文从赫伯特特殊的人生经历出发,通过分析他在诗歌中所描绘的上帝与人之间的情人关系和他的人神观,旨在解读赫伯特对上帝特殊、强烈和炽热的情感诉求。  相似文献   
47.
门房诛是北魏正式入律的刑法之一,虽实施时间不长,但对源承北朝律法的隋唐律有重要影响。由于北魏律佚失过多,今人对门房诛的具体情况认识不一、误解颇多。真正说来,北魏神麔律中对"大逆不道"的处罚即为门房诛,在适刑人员的范围上有明确规定,主要是诛杀与正犯同籍的男性直系血亲者,但不及年八十以上的老人和不满十四的孩童,女性一律没官;非同籍亲属或受牵连但不受诛。这比起秦汉时的夷三族刑来大为减轻,也对隋唐律中族刑的减轻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48.
连词"不管"的形成是其长期语法化的结果,它先由偏正结构语法化为动词,再进一步语法化为连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不管"的语用特点,并进而指出连词"不管"与"不论"的异同。  相似文献   
49.
塔婆是哈尼族神话传说中生育众物、传承人种的大母神形象,广泛存在于哈尼族口传文学、父子联名谱系及其节庆活动之中;而女娲则是中华主体民族汉族神话传说中的女始祖,她造人、补天、治水、置婚姻、作笙簧,创造了诸多历史功绩。但和塔婆比较,女娲虽然声名显赫,却不具备现实意义和生命力量,而且,因为经过了父权文化的精心改造,女娲形象和塔婆形象相比,缺乏真实性、原始性和兼容性。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