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祭拜炎帝陵     
刘炜 《湖南档案》2008,(8):44-44
我对炎帝神农氏的敬仰是从小时候开始的。 记得读小学时,语文老师就告诉我们,在很远很远的时代,我们中国就有两位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一个是南方部落的炎帝,另一个是北方部落的黄帝。他们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我们都是他们的子孙。后来上初中了,从历史教材上,我知道炎帝发明了五谷,并教人耕种。他遍尝百草,为百姓治病。炎帝还教人制作陶器,  相似文献   
12.
中秋节为中国人重大岁时节日之一,祭拜月亮是这一节日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它是一种原始月亮崇拜的流风余韵,是一种原始宗教在人们心理上的遗存。从月亮崇拜的原始宗教文化心态,转化为中秋节祭拜月亮的文化习俗,从而又赋予月饼以象征团圆的意蕴,与荆楚地域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楚人喜秋祀、秋社的民俗特点,为中秋节的形成预置了一个八月节的框架、机制与心理气氛,后来逐渐丰富其文化意蕴,并把一个祈祷丰收与子嗣、庆贺团圆的节日定在八月十五,从而形成中秋节。  相似文献   
13.
窦蔻 《同学少年》2009,(6):29-29
我自幼喜爱山,不论是云盘雾绕的险峰,还是坑洼不一的低坡,在我眼里都是独特的风景,稳健而有力量。闲暇时常常去登高,除却欣赏叠彩峰岭、大美自然之外,还能体会那种生命的庄严,借以寻求情感的释放。可遗撼的是,如今的许多名山大川都开始逐渐被物化,被人为地标上了不低的价码。我自知囊中羞涩,因此只能望而却步。  相似文献   
14.
正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传统精神,缅怀先烈,在清明节来临之际,邹平县黛溪教委少先大队组织学生开展怀古思今话清明系列活动。活动内容包括:主题班队会,即每个班开展一次主题班队会,让学生了解清明的文化习俗;每位学生出一份主题手抄报;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全体少先队员在少先大队的组织  相似文献   
15.
西安市长安区魏寨街办崔家街村太平水官社火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在社火活动中保留了祭祀社火祖师爷和庄王老爷的仪式;二是将水文化和社火有机结合在一起;三是保存了古老的祈水活动中的一些信息;四是太平水官十方居士祭拜太平水楼。  相似文献   
16.
刘汉杰 《百科知识》2013,(11):53-55
在中国传统社会,狐狸享受着民众高规格的待遇:人们忌讳直呼其名,而冠以"狐仙""仙姑"等尊称;人们造堂设龛,虔诚地祭拜着它;人们谈狐色变,却又经常讲述着与它相关的故事与传说……狐仙信仰古已有之早在先秦时期,古人视野中的狐狸就已经不是一只普通的动物了。《国语》记录了春秋时吴国的一则谚语:"狐埋之而狐搰(挖出)之,是以无成功。"意思是说狐性多疑,埋了  相似文献   
17.
18.
三洞水族的石菩萨由依附于石头之上的某些死者的魂灵而来,因此不属于自然崇拜。当地石菩萨有多种类型,祭祀石菩萨的原因与方式多样。人们认为石菩萨只有在获得适当的祭拜、祭品等后才可能不危害人而保佑人,这与水族的祖先崇拜等以畏为基础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9.
“出花园”习俗作为一种独特的成人礼,是潮汕地区富有本土特色的标志性文化之一。目前对潮汕“出花园”祭拜神灵及习俗的文献记载和研究成果相对较多,但比较零散。对这些形成于不同时期的相关文献进行钩稽梳理,发现这些记录和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该习俗祭拜神灵的缘起、仪式活动的描述和学术研究等三个方面。花公花嫲神灵的起源是文献辑录和学术研究中比较突出的主题,“出花园”神灵及仪式记录,自清以来,方志、地方文化史料等文集渐有辑录,1990年以后,这一民俗事象逐渐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相关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主要集中在仪式调查、文化内涵、传承演变、神灵源流、现实意义的论述以及与相关民俗事象之间的比较等方面。这些成果可为“出花园”这一民俗文化的研究提供学术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杜良军 《广西教育》2014,(20):31-32
近年来,每逢清明节,倡导文明、低碳扫墓与祭拜的声音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多的人改变了传统的扫墓与祭拜方式,改为献花、植树、网上祭拜等。但总体来看,目前传统的烧香火、燃炮竹等方式依旧还是主流,而对于那些新的方式,仍有许多人持不解乃至质疑的态度。不管怎么说,扫墓与祭拜的方式正在发生变化是不争的事实,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