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605篇
科学研究   47篇
各国文化   99篇
体育   44篇
综合类   50篇
文化理论   19篇
信息传播   1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说起来,我已经见过孔祥楷先生三次了。第一次是在2010年的孔氏南宗家庙祭祀大典上,孔先生站在台上,深情且有力地颂唱《大同颂》。旁人告诉我,这是他亲自为《礼记大同篇》所谱的歌曲。那次以后,一个多才多艺、饱读群书的奉祀官留在我的印象里。  相似文献   
92.
遂昌古有于立春前一日,"官祀芒神,行鞭春礼,家设酒肴,祭祀土神"之俗.又于三月亥日,"祭祀先农,行耕籍礼".自明至清,历有传承.在汤显祖的"迎春"诗中,对特定的祭春文化有着直观的反映,鞭春的民俗事象,在诗中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93.
一、从<梦溪笔谈>中看沈括对官方档案的利用 1.利用皇家档案.沈括提到在编定祭祀制度时,曾对祭祀的次序有所怀疑,从而追溯到唐代有记录的旧制:按唐故事,凡有事于上帝,则百神皆预遣使祭告,唯太清宫、太庙则皇帝亲行.其册祝皆曰:"取某月某日有事于某所,不敢不告."宫、庙谓之"奏告",余皆谓之"祭告".唯有事于南郊,方为"正祠".至天宝九载,乃下诏曰:"‘告’者,上告下之词.今后太清官宜称‘朝献’,太庙称‘朝飨’."自此遂失"奏告"之名,册文皆为"正祠".这里记载了唐朝时期皇帝郊庙记录于册,并有祝词,唐天宝九年,皇帝下令将"奏告"、"祭告"改称"朝献"、"朝飨",并在册中记录的故事.  相似文献   
94.
彝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彝族与其所居住地区的自然背景相适应的,彝族宗教祭祀仪式与民族传统体育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依存。本文通过对云南彝族宗教祭祀仪式活动实地考察,运用民族学、宗教学、体育学及其人类学的相关理论从体育的起源、形成到沿革发展进行正反两方面的阐述,分析了彝族宗教祭祀仪式活动对传统体育及其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
通过对明清以来张掖地方志《重刊甘镇志》、《甘州府志》、《山丹县志》、《创修民乐县志》、《东乐县志》、《创修临泽县志》、《新纂高台县志》、《新修张掖县志》的研究,探讨了张掖龙王庙的分布与数量;碑刻与龙王信仰;民间祭祀龙王活动;分析了张掖龙王信仰产生的自然根源和社会根源.认为龙王信仰中包含的生态保护思想与张掖民间关于生态保护的思想,共同构成了生态保护的优良传统,它们对于今天祁连山、黑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6.
蓝靛瑶是云南省河口瑶族自治县主要支系之一,历史悠久,尚保存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覆盖蔓延,河口蓝靛瑶祭祀仪式舞蹈的生存空间日益狭小,其祭祀仪式舞蹈的保护与传承日益举步维艰。本文以河口2012"非遗日"瑶族非物质文化传承交流会为例,浅议对河口蓝靛瑶祭祀仪式舞蹈保护与传承的探索。  相似文献   
97.
《豳风·七月》的主题见仁见智,至今很难得出一致的观点.文章试图从礼俗这个角度切入,结合《尧典》《夏小正》论证了《七月》的物候和祭祀性质,又从本文句式出发,探讨了它的歌谣特点.笔者认为,《七月》的最初形态是一首在敬授民时仪式下产生的与《夏小正》有同样功能的一首集农谣和祭礼于一体的歌谣.  相似文献   
98.
吴永福 《现代语文》2013,(2):39-40,2
经典名著系列,已进入语文课程的教学。而经典中首先的读本就是《论语》。《论语》是语录的汇编,内容较分散。教学或解读中,大可将相关的内容串在一起,即串读,比如论仁、论义、论礼、论智、论信、论孝悌、论德、论君子、论教学、论政等等。这里试为串读一些,先说仁,"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  相似文献   
99.
民间信仰有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功能,在维系社会安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祷雨是协调官民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祭祀活动。地方官员把祷雨作为解救干旱的重要活动,是拯救民众的爱民之举。祷雨的神祗有山神、龙王、海神、通远王、妈祖、岳帝爷、城隍、佛、仙等。民众认为,祷雨灵验乃山川神祗响应效灵,也是地方官员诚心祈祷感动天地而赐雨,于是“吏庆于朝,民歌于野”,送匾额答谢神祗,建甘雨亭、喜雨亭、灵雨亭或立碑颂德,以答谢官员。  相似文献   
100.
桑植白族民间普遍存在“本主教”的宗教信仰,游神祭祀是桑植白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该区域与其他民族群体区分的重要标志,更是该族群不断强化自我认同的一个重要手段,从深层次说它是民族文化认同的一个横切面.因此,必须依靠交流将本土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语境之中,使其能够顺应时代潮流,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