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90篇
体育   16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腥饵     
张炎冰 《钓鱼》2012,(3):32-32
自古以来,钓饵非腥即香。腥,原指猪肉中的小息肉,现不管鱼虾还是禽兽生肉的气味都称腥。商品饵出现之前,腥饵取自自然,如陆生的蚯蚓、豆虫、米蛀虫、蛆、蚕蛹、蚱蜢、油葫芦、苍蝇和禽兽的肉、肝脏、肠管、油脂;水生的红虫、子孓、鱼、虾、水蛭和蚬蚌肉等。使用时有的要掐成小段,切成条或块,有的要经过煎和煮。  相似文献   
12.
成曙霞 《安康学院学报》2005,17(1):54-56,63
以菊花为吟咏对象的咏菊诗是咏物诗中别具审美价值的一类诗歌.但纵观历代咏菊诗人的创作,起初文人看重的是菊花的药用价值,随后才发现菊花独特的审美价值.古代咏菊诗主要是通过以菊比德、以菊抒情两方面体现出它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3.
孔子对自然景物的审美往往与对君子道德人格的褒扬相结合,通过“君子比德”的方式赋予自然物以美的价值。孔子的自然审美观以“仁”为核心,形成了以“善”统“美”的审美现照方式,对后世文学及文化心理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比德"自然审美观在中国古代美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产生的历史文化基础是多层面的,儒家、道家、"屈骚"、佛家都对"比德"审美自然观贡献了理论基础或拓展了"比德"的疆域。儒家之"雅"、道家之"真"、"屈骚"之"情"与佛家之"禅"相互牵制、相互补充、相互转化、相互融合,形成了"比德"自然审美观这一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5.
"比德"是古代中国人一种独特的审美方式,常以自然之物比君子之德.楚辞中大量运用"香草美人"来比君子之德,影响了后代中国人的芙的创造,促进了"比德"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查“衣冠禽兽”一词其意思为“穿戴着衣帽的禽兽。指品德极坏,行为像禽兽一样卑劣的人”,是个纯粹的贬义词。可原来成语“衣冠禽兽”中,“衣”指“所穿之衣”,“冠”指“官员所戴的官帽”,“禽兽”指各级官员官服上刺绣的各类动物图案,以示古代官员的高低级别。“衣冠禽兽”就成为官运亨通、平步青云之意,这是封建时代士大夫梦寐以求的,该词自然是满含褒义的。  相似文献   
17.
在对自然美的观照方式中,孔子被公认为“比德”西的代表,其“比德”说的基本涵义就是,自然物之所以美并为人们所观赏,主要在于自然物的性质与人的品格、精神有相似和相通之处。文章力图规避对自然美本质的相关探讨,仅从孔子面对自然时所产生的这种特定的“比德”思维方式和罂赏方式出发。探讨其体现出来的人和自然的相通(精神相通和生理相通),并把它提升到古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追求的高度,阐述这一思想所蕴含的生态伦理价值对缓和当下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关系,进而构建全新的生态伦理所具有的积极启示。  相似文献   
18.
张释之传     
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也。中郎将袁盎知其贤,乃请徙释之谒者仆射。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毋甚高论,令今可行也。"于是释之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汉所以兴者。文帝称善。从行。上登虎圈①,问上林尉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文帝曰:"吏不当如此邪!尉无赖!"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前曰:"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争口辩②,亡其实。"文帝曰:"善。"乃止。顷之,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③,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平面布局、空间构图和设计艺术手法,彰显出古代园林的雅致和含蓄、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亲切,意境深远,含蓄多姿的空间艺术特点是现代城市化发展等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儒家"比德观"是中国古代比德观的代表,儒家把天下万物都看成具有道德属性的物体,将其作为道德导向的参照物。对讲究居住环境和精神追求的中华民族来说,设计者们受儒家思想影响,在古代环境设计中产生出典型的"儒化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