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90篇
体育   16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张昀 《收藏》2001,(9):46-48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作为儒教精神载体的玉器也伴之久远。所谓“君子比德如玉”,“玉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技,絮之方也。”五德之说,即是从玉材的物理性质衍生出的儒教道德观念。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一江春水的话,玉文化则是这东流春水中的一脉支流。  相似文献   
82.
“四君子”是我国文人常用的“比德”对象。“比德说”在我国源远流长。从修辞学和艺术表现形式、表现手法来看,“比德”所运用的主要是比喻、类比和象征的手法。从思想内涵来看,我国古代诗文的“比兴”主要是指“比德”。“比德”具有极其丰富的道德人格内涵和较强的伦理色彩。“比德”的哲学基础是我国独特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哲学观、人生观。“比德”的本质实际上是人的个性均确证与实现,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相似文献   
83.
梅与霜雪之间的审美关系,是中国咏梅诗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描写视角和表现方式。在与雪的类比中,展示梅花不畏严寒,独标一格的精神风貌。而在日本古典和歌当中,"梅"是作为春天的季语而为广泛使用的。梅花代表的就是迎春。且"比德"与"审美"的双重标准,奠定了中日咏梅诗歌不同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4.
《游泳》2012,(4):10
北京时间5月23日,2012年游泳欧锦赛男子200米自由泳比赛里德国选手比德尔曼表现一般,半决赛1分47秒92仅列第三,远不及孙杨今年的成绩。世界纪录保持者德国的比德尔曼在男子200米自由泳预赛游出1分47秒39排名第一,半决赛1分47秒92成绩稍有下滑,但比德尔曼如愿以半决赛第三的身份晋级决赛。不过他的这一成绩不及孙杨今年全国冠军赛的1分46秒05,更远不  相似文献   
85.
邱美 《现代语文》2007,(8):10-11
“比德”说是儒家重要的美学观点。儒家将自然物的某些特征比附于人们的某些道德情操,将自然物人格化,将道德品格形象化。文学中的“比德”最早见于《诗经》,《诗经》中大量地运用“比兴”手法,将自然景物喻人事品德,充满了情感特征的诗意语言,含蓄蕴藉,韵味深厚,对后代的民族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具体分析了《诗经》中的松柏“比德”思想,以见一斑。  相似文献   
86.
孔子的仁学美学思想,在中国美学史上影响很大,他强调文学艺术的社会功用,主张文质统一,美善统一,提出了中庸的美学批评原则,开创了关于自然美的“比德”观点。他提出的许多美学命题和范畴,如“兴观群怨”、“文质彬彬”、“尽善尽美”、“智者乐山”、“仁者乐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等等,在中国美学史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87.
刘颖 《双语学习》2007,(10M):202-202,205
“比德说”是以中国古代哲人的天人相感为思维基础的,是最早的一种以自然物比方人格道德的范畴学说。“比德”是儒家传统伦理美学的重要内容,是我们今天继承民族伦理美学遗产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要正确的理解“比德说”的内涵和精髓,首先要弄清它的发展脉络,本文就试图对“比德说”的发展作一个简要地论述。  相似文献   
88.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人类就和自然相依相存,自然和人的关系一直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在自然和人的多重关系中,作者认为最本真的关系是自然给人类的精神存在提供了自由的栖息地,自然是人类的精神比德、移情、观道的对象。同时自然也因为人类的精神栖息,而蕴含了丰富的意义,因而为之而美。  相似文献   
89.
"比德"将客观自在之物的某些性质比附于人的某些品德,是儒家重要的美学观点.本文从"比德"于山水、寄情于山水、效行于山水三个方面阐释了孔子山水"比德"的生态审美.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