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1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47篇
教育   2203篇
科学研究   471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183篇
综合类   150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11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266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219篇
  2011年   270篇
  2010年   238篇
  2009年   231篇
  2008年   247篇
  2007年   215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物体在竖直平面内做变速圆周运动,主要有两种模型:一类是"绳子"模型,另一类是"杆"模型。中学物理中主要研究物体通过最高点和最低点时的情况,对于此种题型,往往会跟动能定理的知识点结合起来考查,而学生困惑的是合外力做功到底有几个。  相似文献   
22.
教师的专业水平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培训则是提高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水平的有效途径.将内隐知识理论内化为教师培训的实践,在内隐理论的SIEC模型基础上运用信息技术建立一个可实际操作和运行的教师培训分层训练体系是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效能的基点.  相似文献   
23.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一课教学中,通过尝试将"双环学习理论"迁移至高中思政课教学,实现了"知识背后""所以然"与"教学预期""应然"的两相匹配,并由此促使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24.
心理学界对内隐记忆的发展特点进行了大量研究。而内隐学习作为无意识认知过程的另一种形式,其发展特点的研究却要少得多。有关内隐序列的研究更是如此。本文以认知风格为自变量,来考察它对内隐学习是否有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认知风格的被试对序列位置的内隐学习在反应时间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在内隐学习量上也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5.
<正>微课以视频为表现方式,记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与疑点知识或问题而开展的教与学的活动过程,是数字化教与学资源中的一种.留心身边,笔者发现我们平时的答疑解惑、辅导讨论活动也短小精干,虽不能通过网络传播,但更具生成性与互动性,是极真实、  相似文献   
26.
我国最古老的情感表达是单纯直接的,即所谓的"显"。原始的情感没有完整的传承,只有形式被传承下去,从而使"兴象"系统的表达由"显"变成了一种"隐"。在对《春秋》情感表达上特别使用"晦"字。"隐"与"晦"的区别在于"隐"需要"本体",后发展为比喻。  相似文献   
27.
小学中年段是一个转折点,这一阶段是学生从"学习如何阅读"过渡到"通过阅读去学习"的关键阶段。基于内隐学习理论,教师可以探索提升儿童课外阅读质量的新途径与新策略。通过让课外阅读走向"可视化"的方式,保障时间,开放内容,启发思维,努力建构儿童阅读新生态。  相似文献   
28.
为了扩展美国量子设计公司制造的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的测试功能,针对SQUID低温强场的测试环境,使用自制的低成本的电学测试插杆连接电学测试仪,通过LabVIEW软件编程,建立可进行电阻率、V-I曲线、铁电等低温电学性质测试的平台。该平台节约了高昂的仪器购置费用,扩展了SQUID的功能,使其为低温材料(如超导)的研究发挥非常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9.
1单动杆模型 ①背景与图例:如图1所示,在均匀磁场中有U形导线框abcd,线框处于水平平面内,磁场与线框平面垂直,R为一电阻,ef为垂直于ab的一根导体杆,它可在ab、cd上无摩擦地滑动。若对玎施加水平恒力F,则动态杆必作匀速运动。  相似文献   
30.
看到作文材料,我首先想到了“韬光养晦”这个成语,但仔细一琢磨,材料中的“隐”又不同于“韬光养晦”。这个“隐”,是一种更智慧的“隐”,它的背后是关乎人生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