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3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28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12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2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傅冬花 《文教资料》2010,(12):65-66
客家花灯是传统元宵赏灯习俗中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造型艺术,寄寓着民众的美好愿望和祈盼。它不仅蕴含着丰厚的人文价值,而且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整盏花灯色彩艳丽、层次分明,除精湛的工艺外,用色也颇具特点。它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的用色特点。  相似文献   
42.
著名哲学家叶秀山说:“母语是父母给的,是家给的。”家给的语言是最原始的,也是最牢固的。母语是什么?是汉语。汉语是极富音韵的美的语言,汉语的音韵之美首先就表现在汉语拼音上。汉语拼音是学习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识字以及阅读、写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43.
秀山山林秀美,佛寺道观、亭台楼阁等精心布局的古建筑之上,悬挂着众多的匾额和楹联,蕴含着内涵丰富的人文思想和各领风骚的艺  相似文献   
44.
秀山古建筑秀甲南滇的通海秀山不仅山■秀美,山上更分布着众多的佛寺道观、亭台楼阁。其建筑最早在秀山上辟园林、建古刹的人是西汉的句町王毋波,后来的大理国开国皇帝将建寺秀山古建筑群主要有三元宫、普光寺、玉皇阁、清凉台、万寿宫、斗天阁、涌金寺等,玉溪文化博览@陈泰敏 @吴建伟  相似文献   
45.
《学生之友(小学版)》2009,(13):F0004-F0004
过程简介: 自2009年3月4日晚.“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与教研新视野”的专题讲座开始,“童限观传统·花灯闹清明”综合实践活动就拉开了帷幕。  相似文献   
46.
麻阳花灯是湖南省极具特色的地方小剧种。它之所以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就是因为它具有盘古文化、盘瓠文化、蚩尤文化、巫傩文化中歌舞戏剧等古代艺术文化根基。正是这深厚根基同其它因素共同作用,奠定了麻阳花灯形成发展的厚实基础,形成了欢快豪放、阳刚粗犷、神奇神秘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47.
从小就帮父亲扎花灯我今年76岁,武义县桐琴镇东皋村人。扎花灯花轿的手艺是我从小跟父亲学的。我父亲程德贵,是农村花灯艺人,制灯制轿有一手。13岁开始,我就给父亲做帮手,动手学扎花灯。小时候我就喜爱画画,记性也好,花灯一看就会做。我从来没有正儿八经地拜师学艺,但通过不停的看、不停的摸索,二十来岁时,就掌握了学扎花灯的看家本领,能制作各种各样的传统花灯、龙灯、人物灯……做的灯总能让人耳目一新。演戏经历让我受益匪浅1954年,18岁的我就进了村里的业余剧团,开始"跑龙  相似文献   
48.
武义花灯花轿,起源于大宋皇室,流行在草根民间。据武义县桐琴镇《赵宅村志》记载,宋魏王赵廷美第七代孙赵保仪,于建炎元年(1127)护驾南下来到临安,后又于绍兴元年(1131)迁到武义桐琴定居。当时,桐琴一带节日时兴"迎龙灯、耍狮子、叠罗汉"等民俗娱乐活动。见多识广,心灵手巧的赵氏后人就大显身手,动手扎制花灯,并在正月十二迎"七鲜灯",二月里迎"人物灯"。此后,聪明的桐琴人将花灯与这一带盛行的花轿表演揉合,形成了花灯花轿这一特色鲜明的喜庆表演项目。武义花灯花轿再现了结婚迎娶的喜庆场  相似文献   
49.
“花灯秧歌”是流传于山西省临汾市安泽县唐城村的一种民间舞蹈,以花灯、秧歌和威风锣鼓的巧妙融合而独具艺术魅力.唐城“花灯秧歌”不仅道具独特,节奏铿锵,队形对称,形式丰富,而且特殊的产生背景和生存环境使其蕴含丰富的地域文化、舞蹈文化和民俗文化.在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分别对唐城“花灯秧歌”的地域文化特征、舞蹈文化特征和民俗文化信仰进行分析,为更好地发扬与传承这一艺术奇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0.
夏秋之季,中华大地的河湖池泽,处处"清水出芙蓉",令人赏心悦目。莲、荷二者系一物异称。过去都认为它原产印度,但近年运用考古新技术已探明,早在公元前3075年,莲荷已在黄河流域被人们利用,这证明中国也是莲荷的原产地之一。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与莲荷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生活、艺术、宗教等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