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1篇
教育   175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东欧剧变后,为尽快回归欧洲,按照欧盟设计的政治、经济制度模式和法律框架积极进行调整和发展,为加入欧盟做准备。与此同时,欧盟根据东欧国家的局势演变做出相应反应。但是东欧入盟仍须时日。  相似文献   
32.
商鞅变法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重要改革 ,历来都是教学的重点。现行中学课本中商鞅变法的内容主要有 :废分封行县制 ;实行什伍连坐法 ;奖励军功 ,实行军功爵制 ;废井田 ,开阡陌 ,用法律的形式肯定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合法性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奖励耕织 ;统一度量衡 ;以及“燔诗书明法令”。商鞅变法的重要意义是打击了奴隶主阶级的特权 ,建立了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 ,使秦国强大起来 ,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其实 ,除此而外 ,秦国强大还有另一重要原因———秦国实行客卿制。这也是秦国政治上由弱变强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3.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部恩格斯独立完成的著作运用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国家的产生、发展、消亡进行了完整的探讨,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深化了唯物史观。这部著作的完成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但是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依然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4.
公共权力的异化即是通常所说的腐败,腐败产生和存在的原因有许多,但根本原因是私有制,私有制不退出历史的舞台,腐败也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既不是某个党的问题,也决不是某国的问题,而是特定时代——阶级社会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35.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中中,毛泽东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建国到“文化大革命”前夕,我国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既遭到过严重挫折,又取得了举世眠目的巨大成就。无论是成就还是失误,都是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获得的和发生的。正确地总结这些成就与失语,经验与教训,对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都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36.
岳麓版《历史》必修Ⅱ第二课说:"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大举变法。秦正式宣布‘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的肯定。"同版选修教材《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也说:"商鞅下令‘为田开阡  相似文献   
37.
本文试图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发展的一些表象,分析其原因、特点和本质未变,说明其逃脱不了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38.
本文指出青年马克思对私有制、私有财产的态度的一个重大转变,即从1844《手稿》的“积极的扬弃”到1847《宣言》的“消灭”。分析原因有两点,一是马克思的理论研究工作的进展,唯物史观的发现;一是马克思积极参加当时西欧的工人运动,并积极批判工人运动中的错误思潮。  相似文献   
39.
在一个经济学课堂上,老师讲有关私有制的问题,奇怪的是同学们并没有听到“私有制”这个词,而听到的都是“西游记”,为什么经济学课堂上的老师却一再说起与课程毫无相关的“西游记”呢?其实这是一个有关古代汉语、现代方言的问题。  相似文献   
40.
周崴 《中学历史教学》2009,(1):17-19,42,43
【专题导读】 古代中国,农业是立国之“本”。土地制度大都以土地私有制为前提,同时力求限制大地主对土地的兼并,以保证政府对农业经济的直接控制。在这样的政策之下,中国创造出以精耕细作为特色的农耕经济体系,农耕文明曾达到让西方望尘莫及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