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884篇
科学研究   34篇
各国文化   24篇
体育   47篇
综合类   56篇
文化理论   14篇
信息传播   14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戏曲文化以一种活态形式一直流淌于中国数千年的文化血脉之中,多数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坚力量。本文通过对地方戏曲——洪山戏的困境与传承对策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辟原生态和时代性相结合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52.
在中国百年电影史上,第一个走上银幕的女性是谁? 早在清末民初,在舞台上演出的都是男性,戏中的女角也全由男性扮演.即使是后来具有民族革命性质的文明新戏,也没有人起用女演员.  相似文献   
53.
品读千年历史春秋胡地、两汉名阙、北魏京师、辽金陪都、明清重镇.这是个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她多灾多难而命途多舛,她因物产丰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而独具魅力,大同的历史从不缺乏厚重,这个拥有2300多年历史的古城,早在1982年就被国家确定为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相似文献   
54.
文章对祁剧的起源进行考察和研究,用较丰富的史料把祁剧的起源提前到宋,用祁剧灿烂辉煌的历史唤起人们抢救、挖掘、保护祁剧的意识.  相似文献   
55.
元代包公戏一度繁盛 ,主要原因有二 :一为元代百姓渴望清平政治的共同心态所致 ,因为元代刑律缓弛 ,实行民族歧视政策 ,官僚素质极低 ,权豪势要横行 ,从而在元代社会形成一种肃清吏治、惩治权要的共同情绪。二则得益于前代公案文学的滋养 ,从上古神话传说到秦汉小说、唐传奇、宋话本等都在题材、形象塑造等方面对包公杂剧形成文学方面的滋养  相似文献   
56.
张欣的小说读得多了,便产生一种二元对峙的审美感受。它强有力地冲击着读者的心灵,然而你同时又会觉得它是单薄的。作品显然是倾向写实的,但又充满着戏的冲突与诗的性情。各式身份的人物展示着时尚的都市风情和都市人的各样情绪,但没有一个人物是有血肉生气的丰满的人物,作品也没有揭示出都市新生活中的市民精神  相似文献   
57.
"互文一是一个重要的学术概念,囊括了文学作品之间互相交错、彼此依赖的若干表现形式,使我们了解并掌握文学的重要特性,即文学织就的、永久的、与它自身的对话关系.文章以<英美文学选读>(中国对外翻译版)为范本,将该教材中存在的互文现象分为引喻与暗示、戏拟和仿作、内隐关联三类,分别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8.
    
机会很好,刚回到镇上就听见了唱戏声。顺着声音寻去,是一家办喜事的请戏班子在唱戏,台上的演员唱唱跳跳,台下的小孩子打打闹闹,别是一番情趣。  相似文献   
59.
以四弦书、花鼓、锣鼓书和渔鼓等说唱为主的曲艺音乐,安徽霍山当地人称其为“小捣戏”。这些曲艺音乐是当地人民世世代代在农耕劳动和生活中凝练出来的,口耳相传几百年,具有群众性、简便性、灵活性等特点。文章通过分析霍山“小捣戏”的方言特征,“小捣戏”的代表性曲种及艺术特点,展现“小捣戏”凝聚了民间艺人的智慧,浸润了霍山当地的民风,表达了霍山民众的欢与喜、悲与情。  相似文献   
60.
本文以口述史和艺人演唱音响形态为材料基础分析,认为一曲多戏的沙女沟秧歌戏最早形成于清中叶,晚于清同治、光绪年间,属于秧歌戏在传承中变化较少的秧歌戏初期形态,为今人研究秧歌戏提供了最初历史形态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