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7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诗人杨方,是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的驻校诗人,其诗集《骆驼羔一样的眼睛》,以诗“词”题,有一种漫溯的效果,她让词成为她的诗意构成方式,成为一种诗歌的物件,并成为灵魂的一件护身符,从而呈现了她的经世之思与内在情调。故乡,是她的原初的情结,是故乡之于她的纠结和疼痛。花间、草木、流水,是她寻找到的可靠的遮蔽,并逐渐完成一种整合的、有节律的诗性生命形式,市诗性文化的浪漫体验和精神故乡的现实寻根,有机成为整体,完成陶醉和安放的永无止息的生态境遇和精神归宿。秋风,是她获取的清醒的力量。杨方依靠内心的力量离开了自身,观看和瞩望着秋风中万事万物的存在与涅,在精神故乡的永恒追寻中,她保持着对深不可测的生存意图的真诚。  相似文献   
12.
13.
灯火渡     
<正>作业写倦了,便推开窗,有风,自远方来。一激,便清明了许多。凝神看窗外,高中的色调基本是暗的,窗外,除了那鲜红的横幅,便一律是灰、青、白,倒有粉墙黛瓦的意味。靠着复道种了几株苍松,好像比我上个月坐这高了一些。真不知是我高了还是松高了,想到这,不由开怀。回家的时辰,往往近十点。我一向一个人走,习惯了,可我还依稀记得初中时三五成群,一路洒落欢声笑语,现在是不复了。书上说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是越来越喜欢一个人,大概是因为一个人可  相似文献   
14.
美丽的插曲     
我的童年,是在山里度过的.重重叠叠的群山,清婉动听的鸟鸣,还有邻家伯伯那悠扬的笛声,是我记忆中永不褪色的琥珀. 与大山匆匆一别,如今已逾八载.岁月的风霜,湮没了记忆中美好的事物,偶然间与一曲笛音重逢,那尘封在心底的关于山的渴望的种子萌发了,沉寂多时的故乡的回忆也苏醒了. 我踏上了返乡的归途.  相似文献   
15.
黄艳梅 《老年教育》2011,(10):40-41
夏的华裳一点点褪去,露出了多姿多彩的秋。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那是大明湖夏日的风情。而秋日的大明湖又是另一番情调,荷塘里望不尽的田田荷叶,经过夏的浸染,绿得那么醉人、那么深沉,大片大片的阳光铺在上面,仿佛连阳光也沾上了荷叶的清香。  相似文献   
16.
落叶也美丽     
在路边,我拾起一片落叶,凝视着那枯黄的叶脉、叶茎,在秋风瑟瑟中陷入无尽地遇想……  相似文献   
17.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献疑》一文,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出了与传统解读大相径庭的评价,其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出批评的各方面,几近涵盖了学界从反面视角批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立足的全部角度。首先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结合"文学批评论"的相关理论,对《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献疑》一文中诸多理据提出质疑,而后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文本出发,立足于文本的外部形式和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角度,力图多层次、多角度地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出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8.
在一个多元时代,知识不应成为唯一的标准,考试也不是唯一公平的机制。而在今天,我们的社会还有一种根深蒂固、却在现代已经完全错位的知识崇拜。  相似文献   
19.
“春女思,秋士悲。”悲秋,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子一个永恒的主题。秋风,也成为古代诗词文赋中常用的物象,但是,在古代诗词文赋中,古人很少直接以“秋风”称之,取而代之的是“西风”,如:  相似文献   
20.
秋韵·秋叶     
那是一个秋风呜咽的季节,低空中流淌着灰白色的云,秋雨潇潇而下。可怜的叶,虚弱的身子,怎经得住秋风、秋雨的两面夹击,它们终于衰竭了,离开了枝头。站在校园后的小山脚下,望纷纷落叶,看满目萧然,我的心禁不住一阵酸楚:秋叶,难道这就是你的一生吗?你在向人们暗示什么呢?噢,我知道了,你分明在向人们诉说你过去的一切,你的一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