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010篇
科学研究   22篇
各国文化   21篇
体育   17篇
综合类   44篇
文化理论   20篇
信息传播   14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5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进入“衰世”的清王朝,在人才的选拔和任用上弊端种种,科举制已完全走向反面.官员的升调全靠论资排章,文字狱更是严重地束缚文人的手脚。为改变上述局面应该“不拘一格”地选拔经世致用的英奇之才,以使人尽其才。  相似文献   
962.
从唐朝开元年间到清朝光绪年间,期间1100多年,富川县秀水村毛氏子弟在科举闱场上先后考出26名进士(其中:状元1名),27名举人,秀才不知其数,成为名副其实的科举家族。不论从出人才的数量看,还是从延续的历史时间看.都堪称中国科举史上的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963.
回顾和评述了近百年来明代科举研究成果,对其存在的问题做出了思考,并尝试阐明对明代科举进行深入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64.
从科举的兴衰看当代高考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人说,1977年的中国没有冬天。这一年的高考,有了太多的“破例”:第一次破例在冬天高考;第一次破例为解决77级的考卷用纸,调用了印刷《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纸张……据统计,中国当年约570多万报考大学,其中有20多万考生荣幸成为“77级”,录取比例仅为4%左右。  相似文献   
965.
科举研究的范围主要涉及历史学,教育学,政治学,文学,社会学等各个学科领域,任何单一学科都无法覆盖或囊括科举研究的所有内容。简略介绍近年来日本,韩国和美国研究科举的主要著作,便可“科举学”已成为一门国际性的学问。科学研究已有成果的“科举学”理论的关系是“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的关系。提出“科举学”决不仅是将已存在的大量科举研究进行叠加和组合,而是为了构建一个内容广博且具有内在有机联系的专学体系,力求提升研究者之“学”的意识,探寻科举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以求解科举研究的最大值。  相似文献   
966.
五代科举机械地模仿唐代,年年开考,每次录取的人都很少;几十年的考试过程中,既无特别轰动的丑闻与血淋淋的科场案,亦无所谓"盛事";连所点状元一般在待遇上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其制度上只有两点小的改革尝试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967.
李柯 《兰台世界》2016,(2):149-151
科举时代中,人们如何通过"风水"这一神秘而有效的处理方式来回应受诸种因素左右而难以解析的场屋胜败,从而化解矛盾是非,制衡社会关系,此过程可在对于汇龙潭与明清嘉定科举之内在关系的把握中动态性地予以呈现。  相似文献   
968.
纵观当今的科举研究,在学术上不以"制度"建构为满足,而期待以建立"科举学"为理想目标。任何学科的建构研究,都应视作一种学术体系建构之研究,基于以其理想与价值不受经验检正之要求,以及科学也有哲学基础的观点视之,"科举学"的建构,应该以哲学为基础,因为学科之建构只有具有哲学特性才能确保其理想与价值不受时空限制。  相似文献   
969.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提出"文须有益于天下"的文章观,影响了后世。顾炎武在其著作中多次贬斥八股文,而被今人推为批判八股文的先驱。但是将八股文置于顾炎武的文章理论的角度来考察,顾氏似乎并不应该对八股文"深恶痛绝"。今人将顾炎武文章理论作为全盘否定八股文及科举制度的依据,脱离顾氏文章理论,是片面的并且存在着明显局限性的运用。  相似文献   
970.
弘治十二年会试,李东阳、程敏政为考试官。给事中华昶弹劾程敏政鬻题与举人徐经,敏政、经俱下狱,祸连及江南才子唐寅。本文通过大量文献资料,对诸史所载该风波涉及人员进行考辨勘误,并得出程敏政未曾鬻题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