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886篇
科学研究   16篇
各国文化   21篇
体育   16篇
综合类   42篇
文化理论   20篇
信息传播   12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5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家族是具有教学功能书院兴起的重要促进因素。家族举办的书院以“期取青紫”和“家传孝友”为宗旨;为实现以上目标,家族对书院给予经费支持并主动选择开放办学。书院与家族互动中的科举因素既是家族书院发展的动力也是桎梏。  相似文献   
962.
日照丁氏家族是明清时期山东著名的科举家族。其成因主要有:日照良好的自然人文环境;丁氏家族雄厚的经济实力;独特的家族教育和族人的刻苦攻读;对科举经验的总结等诸方面。  相似文献   
963.
唐代科举开始试赋的时间,未必迟至中宗神龙元年以后。律赋的产生并非“以赋造士,创为律赋”的结果;而其限韵的时间也非始于开元二年。唐科举试赋对唐赋的创作有负面的影响,也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64.
20世纪初,清末新政在政治、经济、教育等领域全面展开。一方面,代表新式教育的学堂日益兴起,一方面,延续数百年的科举制仍在苟延残喘。新旧体制交替、并存的时间仅仅几年,而这几年中的新旧磨擦却是折射历史的一面多棱镜。从中可以窥探出科举废除前后的社会舆论基本动向。  相似文献   
965.
元杂剧作家的绝大多数是在科举教育的环境中成长的,他们的科举情结也自然流露于作品之中。在元代科举停废的情况下,元杂剧作家主要从下层文人的生活、遭遇、社会地位等角度呼唤着科举,以向世人展示下层文人的人生价值,从中也表达了下层文人对社会政治的关注和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966.
秀才寒窗苦读十年,科举高中状元,被皇上接见,并任命为县令.可半年来他政绩平平,让人非常失望.一天,宰相遇见国寺大师,便向大师讲述起朝廷无人可用的情况,还特意提到这个县令.这时,一个男人抱着孩子走过来,大师便问这个男人:"小子多重."  相似文献   
967.
清代中后期,乡试同考官主要从州县官中选用,对于这种临时性的职务,清人称之为"调帘"。"帘"成了贡院的别称,其和贡院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调帘"之所以能在清中后期逐渐具有历史影响力,也和同考官的择取人群固定化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试以贡院和乡试同考官的发展为线索,解析"调帘"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968.
<正>有个同学抱着《现代汉语词典》去找老师:"老师,到底是‘倒霉'还是‘倒楣'呀?词典里说‘倒霉'的意思是‘遇事不利,遭遇不好,也作倒楣。'可我们现在好像都是写成‘倒霉'呀。"呵呵,其实,"倒霉"这个词语最初应该而且只写作"倒楣"。据考证,"倒楣"一词大约出现在明朝后期。明朝因袭隋唐以来的科举取士制度,科举成为读书人出人头地的唯一  相似文献   
969.
明代是中国科举史上的成熟期与鼎盛期,科举制度趋于完备,并最终定型。根据明代科举发展历程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与阶段性,可以将其分为探索期、发展期、繁荣期与衰落期。总结每个时期的特点,厘清明代科举史发展的轨迹,对研究中国科举史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70.
《聊斋志异》是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科举题材是《聊斋志异》重要内容之一,与蒲松龄一生的追求息息相关,也投射出作为一个乡村知识分子矛盾的心态:既渴望科举成功又因屡屡失利对科举有些厌倦,从而对科举制度的某些弊端进行抨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