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3591篇
科学研究   96篇
各国文化   24篇
体育   46篇
综合类   79篇
文化理论   23篇
信息传播   15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368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265篇
  2011年   334篇
  2010年   310篇
  2009年   300篇
  2008年   316篇
  2007年   278篇
  2006年   217篇
  2005年   276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5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从广义讲,应试作文都是命题作文,命题作文不同于平时写自由文,它是在一定约束下按命题者的要求被动地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写作方式。所以拿到题目,必须分析、揣摩,准确理解题意后,才能构思运笔行文。  相似文献   
72.
在戊戌维新运动中,教育改革从根本上动摇了旧的封建教育制度,同时也为我国的近代学校制度的建立和近代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奠定了根基,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是我国由封建教育向近代教育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73.
考生如何在考场上调适好应答心理,萌生创新意识,开发潜能?考出最理想的成绩……这些问题不仅是教师、学生及家长所关注的焦点,也是教师所研究的热点。考生在应试之前,要进行应试心理历练,做自己的“考试必胜的形象大使”,心理时时萌动着“三个意识”。  相似文献   
74.
75.
顾红 《教学与管理》2005,(11):50-51
一、语文多媒体教学符合教学的需要 从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我们不难看出新世纪的教育方向已不仅仅局限于如何使学生获得高分,如何使学中具备良好的应试能力,而是更多地关注到如何使其对语文产生兴趣,如何使其获得对语文的实际操作能力。爱因斯坦强调:“教育应当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  相似文献   
76.
事物的本质决定事物的发展规律。作文的本质决定着作文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过程,制约着作文教学与生活、与阅读的关系。因此,对作文的本源的探索,是探讨作文教学诸多问题的关键。现代写作学认为,写作是一种观念形态的活动,是客观外界事物在头脑里加工制作的过程,文章是这一过程的产物。这就突破了传统写作学把写作仅仅视为一种表达手段的局限性,把写作作为动态过程来考察,肯定了它是一种观念形态的活动。基于此,我认为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现实生活、学生需要,让作文回归本源。  相似文献   
77.
诗词中截取前人语句或使用前人事迹以为文,借以表达特定的意义,就是用典。因此了解一些常用典故,对理解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一定帮助。折桂——比喻科举及第。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典出《晋书·谷阝诜传》:武  相似文献   
78.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地改进作文教学,彻底摒弃传统作文教学中以应试作文为主的为了练习作文而作文的传统做法。一.走进生活,丰富积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积累是写作的基础,写作、生活和积累三者之间关系紧密相连。叶圣陶在《儿童例  相似文献   
79.
分析中国科举文化概念时,不能单纯以文化论文化,而应更多地分析科举制产生的土壤——科举社会,这个科举社会包含着科举人群、科举制度及科举风俗等。科举文化内容可被粗略划分为物质内容与人文意识内容两个部分。科举文化随着科举制及封建社会环境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既表现出明显的时代性特征,又表现出与其他封建社会文化相区别的独特特征,如至公性、竞争性、实用性等。  相似文献   
80.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要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语文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走出应试教学的误区,把教学立足点转移到以读为主的教学实践上来,将朗读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落实到每个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