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3607篇
科学研究   96篇
各国文化   24篇
体育   47篇
综合类   79篇
文化理论   23篇
信息传播   15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370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265篇
  2011年   334篇
  2010年   310篇
  2009年   300篇
  2008年   316篇
  2007年   278篇
  2006年   217篇
  2005年   276篇
  2004年   187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5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宋代丰城黄得礼家族,与著名文人黄庭坚所属分宁黄氏同为一源。此家族是典型的科举世家,自黄得礼进士起家,子孙登科者众多。家族人物普遍具有较高的文学才华,然其著述多零落散佚,唯有黄彦平《三余集》因被《四库全书》收录而传世。家族历代仕宦,连绵不断,黄畴若在宋宁宗朝出任台谏,参与嘉定更化等重要政治事件,提议并主持创建安边所,后出外治蜀,政绩显著,列传《宋史》。  相似文献   
82.
唐代应试诗对谢朓诗歌的接受,是受到唐代科举的影响.唐代科举重视进士科,应试诗成为了科场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情形下,《文选》被奉为圭臬,其中对谢朓诗歌的学习行为表现突出.科考命题对谢脁诗歌的重视,表现在谢胱诗歌原句被九次化用为试题.由应试诗可见,唐科考士子对谢朓诗歌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以谢朓诗为题的科考主要集中在中唐时期,这与主考官的文学偏好有关.谢朓诗歌在中唐时期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得到了来自官方的认可,致使文人争相学习谢胱的诗歌.  相似文献   
83.
卢兴国 《寻根》2013,(6):136-139
一 近年来,笔者在收集整理县城内几位科举名人的资料时,参阅了部分科举著作,其中有解放军出版社出版(2004年1月第1次印刷),由王鸿鹏、王凯贤、肖佐刚、张荫堂诸先生合著的一套《科举名人丛书》(包括《中国历代文状元》《中国历代榜眼》《中国历代探花》《中国历代武状元》),发现介绍邹平县籍的几位科举名人有两人的内容有误。  相似文献   
84.
《正蒙》是张载晚年完成的一生学思的总结性论著。南宋以后,为《正蒙》作注解者颇多,以明清两代注解最为繁盛。通过目前对书目文献资料的梳理可知,史志目录著录过而今散佚的,以及现存的《正蒙》清代注本,共有十六种。这些注本是: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冉觐祖《正蒙补训》,李光地《注解正蒙》,张伯行《正蒙注》,张棠、周芳《张子正蒙》,华希闵《正蒙辑释》,胡宗绪《正蒙解》,李文炤《正蒙集解》,汤俨《正蒙注解》,王植《正蒙初义》,杨方达《正蒙集说》,李元春《正蒙释要》,陈广旉《正蒙轨物口义》,方潜《正蒙分目解按》,刘绳武《正蒙管见》,朱久括《正蒙句解》。通过对这些《正蒙》注释著作的研读,既可以深化对张载哲学的研究,也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程朱理学和张载关学在清代兴衰情形。本文以《正蒙》清代注本为研究对象,以清代程朱理学的兴衰和科举理学化为视角,简要概述十六种《正蒙》清代注本的情况及其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85.
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基本的社会需要,在各个社会中具有普遍性、在相当一个历史时期里具有稳定性的社会规范体系.以史为鉴,制度应随人事而变,再好的制度也需不断改进,只有如此方能使民族进步之源不断.  相似文献   
86.
在教风日弛、人人畏事的世风之下,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要求依规实施适度教育惩戒,对于教师职业规范和学生健康发展无疑为必要之举。对中国蒙学教育惩戒的考察,可从前科举时代、科举时代和后科举时代三期进行梳理,兼有对适度惩戒和过度惩戒问题的探讨。在当今各级各类的学校中,实施适度教育惩戒仍有必要;尤其在基础教育的初始阶段,这种合理惩戒更不可少。舍此,人将难以成人,才也难免成为废才。  相似文献   
87.
88.
科举考试的产生乃经济事实发展之必然,它是适应地主经济发展的产物,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科举考试主要是服务于政治性的目的,而不在于发展经济。但作为一种系统性的社会制度,科举考试与社会经济系统相互作用,在客观上对经济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科举考试形塑社会价值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科举考试推动社会竞争,发挥了客观的经济功能。科举考试的运作和发展需要中央、地方财政的鼎力支持。接受科举教育和科举应试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作支撑,读书应举多出于有产之家。地方经济的发展则有力地支持着士子读书和科举应试。  相似文献   
89.
冯健郁 《收藏界》2011,(9):68-69
我国的科举制度创始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废除于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历经1300年,是封建统治者选拔人才维护其统治的一种手段。然而,对于那时的读书人来说,科举考试却是取得功名和高官厚禄的有效途径。科举时代,读书人与科举考试有着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90.
对高考作文试题的评价,可以有不同视角的多种标准。我以为一能体现课标的精神,二能匡正目前高三学生应试作文的时弊,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的两条最重要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