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67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6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71.
回望以科举考试为代表的中国考试文化,对了解我国社会追求考试公平的历史动因、反思我国现行的语言测试实践、深化教育评价体制改革大有裨益。我国封建社会文官选拔体系彰显的公平理念在取士标准、考试内容、考试程序及录取原则4个方面均有体现,对中国文化语境中的语言测试实践而言是一笔宝贵的遗产。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背景下,应从以下4个方面努力完善我国的语言测试实践:1)结合实际需求,建立科学的能力评价体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2)依据考试目的确定考试内容,考试构念优先,兼顾测试方法;3)合理运用技术手段,保证程序公平;4)合理使用考试结果,力求决策公平。  相似文献   
472.
中国是一个考试古国,又是一个考试大国。无论是古代延续千年之久的科举考试,还是现代“年轻”的高考,它们都由政治经济环境促成,体现了教育的政治经济功能。考试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并随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不断扩大和改变其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473.
在我国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历史上,各朝代为了达到"选贤取士"的目的,将科举考试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伴随着科举考试的反复举行,涉及考试管理的内容逐渐丰富、完备,各项规章条款逐步走向成熟、规范,考试的管理实践也促进了成文法规的形成。为了规范考试行为,防止徇私舞弊,历代统治者采取了许多措施,建立了一系列的法规制度,使得立法的操作性和针对性日益增强,有关考试条例呈现出完善、详尽的特点。  相似文献   
474.
王守仁以其心学思想为基础,倡揭"致良知"的教育目的观,注重学校教育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对科举考试的流弊进行了深刻批判,阐明了自己的考试观及考试心理思想。  相似文献   
475.
【背景资料】《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自2010年2月28日开始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是中国进入21世纪之后的第一个教育规划,也是中国政府通过问计于民,为未来10年勾勒的教育改革路线草图。  相似文献   
476.
田建荣 《中国考试》2023,(10):79-87
科举考试的命题一般由各主考官负责。科举考试的命题立意可以概括为儒学导向、德育本位、政治性与文学性统一三大要旨。对儒家经典的考核一直是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和命题方向。自明代开始,科举考试必须依据四书五经命题,虽然最终导致命题危机,但很好地彰显了道德立意和政治主题。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的特定文体,向来受到的抨击最多,却也体现了政治性与文学性的统一,促进了科举考试命题的标准化。研究和剖析科举考试的命题立意对当今考试命题改革具有借鉴、警示、反思和改进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477.
在中国古代社会的科举关系中,“师恩年谊”关系影响最为深广。将《儒林外史》与《明史》中的师恩年谊加以对照、解析,会发现吴敬梓以师恩年谊关系为隐性线索,完成了对小说叙述动力的创变,其意义在于实现了小说人物大范围、高频率的空间转换,使小说结构呈现出看似散漫实则严整的状貌。同时,创立了一种不同于《明史·儒林传》的书写方式。既体现了科举关系在明代的发展实况和社会影响,也反映了吴敬梓根据现实见闻为儒林写外史的创作初心,用讽刺书写有效补充了正史之不足。  相似文献   
478.
初唐后期,以科举试诗制度化为标志,近体诗的格律化篇制跻身为一种得到王权确认、受到法律保护的篇制系统,使之不仅是一种美学意义上的章句秩序,还承载与彰显了一种政治意义上的王朝秩序。自唐至清,基于政才选拔与王朝审美的需求,科举试诗以功令的形式对近体诗的篇制作出进一步的约句准篇:在言数上始终为五言,在句数上则出现由十二句到十六句的变动。稳定的五言是五律文体地位、美感特质及宗唐诗学影响的结果;句数变化则是唐人诗体观、以对仗为主的科举考查要点、考试程序变动及律诗运行原理等因素复合形塑的结果。王权不仅塑造了适合政才选拔的科举试诗篇制系统本身,也给中古以降汉语诗歌篇制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79.
郑欣 《中国考试》2023,(5):87-94
明代贡院除了用作文举乡会试考场的基本用途外,还时常被用作其他考试、讲学、官员宴饮、方志纂修、官署临时办公等的场所,又偶尔会被用作鹿鸣宴、同年会、遣琉球册封使临时居住等的场所,反映出明代贡院具有多重用途的实态。因受建设状况及具体社会背景的影响,明代贡院的多重用途更多见于明中后期,总体呈现出官方垄断性、封闭性和临时性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