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0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6271篇
科学研究   445篇
各国文化   249篇
体育   174篇
综合类   190篇
文化理论   204篇
信息传播   1179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204篇
  2014年   750篇
  2013年   673篇
  2012年   800篇
  2011年   1362篇
  2010年   1500篇
  2009年   1215篇
  2008年   1893篇
  2007年   1725篇
  2006年   1417篇
  2005年   1718篇
  2004年   2105篇
  2003年   665篇
  2002年   483篇
  2001年   511篇
  2000年   553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21.
毕业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明天,我们就要如小鸟般飞向社会的各个地方。分手的时刻,更觉友谊的凝重和珍贵。于是,每个人心灵的情愫里眷留一份沉沉的依恋。  相似文献   
122.
《学语文》2005,(7):36-37
  相似文献   
123.
《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源头之一,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成就上都对后世各体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代是散文发展中一个较为辉煌的时期,唐代的文论家们也同样无法回避《楚辞》的影响。或褒扬,或贬抑,但都在这一特定的问题上展示了自己对散文写作的理论主张,对唐代散文理论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4.
文化大散文也称历史文化散文,是文学创新与探索的一种产物。它并非始于今日,而是与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史融合传统有着紧密的联系,就是说,作家最初的文化角色常常就是史家。文化大散文之所以在上个世纪90年代崛起,一是由于作家主体意识、文化修养的强化,二是许多作家读者出于对当时的“散文消费品格”的不满足感而产生的深度追求以及大批学者的加盟;学问负累过重、价值观念先行、缺乏生命体验与独特的精神发现、形式佶屈板滞是其创作中的缺憾。  相似文献   
125.
朱震 《阳光搜索》2005,(3):38-41
在泰国旅行20天,前前后后就在曼谷呆了近一半的时间,我是如此迷恋在那陌生城市漫无目的游走的感觉。可我又该怎么形容曼谷这样的城市?热情、自由、精彩、开放、安全、信仰、色情、放浪、慵懒、颓废、迷乱……  相似文献   
126.
"姹紫嫣红"形容各种颜色的花卉鲜艳美丽。"姹"和"嫣"都是艳丽的意思。秦牧《长街灯语·寄北方》:"桃花、梅花、剑兰、菊花……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摆满了花架。"秦牧在列举了多种花卉之后,才用了"花团锦簇,姹  相似文献   
127.
我一直坚定地认为,随着时间的逝去,许多东西是可以忘记的。身边人遇到什么痛苦的事,我常劝说,没事,过些日子自然会好的,时间是医治创伤的良药。干新闻多年了,采访的人、听到的事,记不清有多少了,但真正让人记住的还真不多。我常常拍脑门:是不是记忆力衰退了?  相似文献   
128.
立异标新二月花—关于报告文学涵义和归体的再认识 报告文学从诞生之H起,其涵义和归体就颇有争议:现择其具有权威性、代表性的观点梳理如下:《辞海》释义为: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之一,散文的一种,是速写、特写等的总称。  相似文献   
129.
韦星 《新闻爱好者》2008,(11):78-79
曹丕于其文学理论文章《典论·论文》篇末感慨说:“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①从这段总结性的文辞看,汉魏之前的那些希望自己有所建树的仁人志士,在其人生历程中,皆有所紧张与惧怕,怕被冷漠无情的时间完全抛弃。那么,在现代文学史册留下盛事美文的朱自清先生,在与时间打交道的人生过程中,是否比千年前的古人多了些胆识与从容?  相似文献   
130.
活着     
余波 《档案管理》2006,(3):93-93
活着。一个永恒而沉重的话题。 自从这个蓝色的星球上萌生了人类,“活着”就一直困扰着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