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5篇
  免费   0篇
教育   612篇
科学研究   33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8篇
综合类   19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4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如果一个男生一毛不拔,我们就叫他铁公鸡.和他在一起的女生,我们叫她鸡舍清扫员  相似文献   
62.
在越南人的称呼中没有第二人称"你". 日常习惯的称呼是哥、弟、姐、妹.我们到越南后,很快就被越南作家排资论辈地呼哥唤弟了,我们团里那位唯一的女作家就成了许多越南人的"小妹".  相似文献   
63.
先生这个称呼由来已久。不过历史上各个时期,对先生这个称呼是有不同对象的。《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注解说:先生,父兄  相似文献   
64.
汤秀丽 《考试周刊》2008,(48):189-189
称呼语是社交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建立、保持、加强各种人际关系的作用。从称呼语中我们就可以分析出说话者与对方在人际关系、社会地位方面、亲疏、高低的差异。中国和日本同属亚洲国家,在亲属呼称的用法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不可以认为是完全等同的。因此,本文着重以对比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将中日亲属称呼中对于年长者的称呼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5.
李传鹏 《教学随笔》2008,(Z2):121-123
一、经常用错的称谓词是:家父。如在问候别人时说:"家父最近身体好吗?"在汉语词汇系统中,"家父"属于谦辞,只能用来称呼自己的父亲;称呼别人的父亲,习惯上用敬辞"令尊"。二、经常用错的佛教词语是:无间道。如:"陷入了留学无间道","面对股市,学会避开无间道"。  相似文献   
66.
从称谓禁忌看中西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禁忌指的是在某种文化中因宗教、种族、习惯等原因不能做的事及不能说的话,即犯忌讳的行动和言语。英文中的禁忌(taboo)一词来自波利尼西亚的汤加语,意为需特别注意的东西。总的  相似文献   
67.
母亲颂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音节,就是妈妈。这是一个简单而又意味深长的称呼,充满了希望、爱、抚慰,以及人的心灵中所有亲昵、甜蜜和美好的感情。在人生中,母亲乃是一切。在悲伤时,她是慰籍;  相似文献   
68.
称呼学生的名字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很寻常,每个老师每天都要称呼学生的名字。正因为寻常,一些老师才不注意。其实称呼好学生的名字,是很有讲究的。第一、初识学生,要尽可能快而准确地称呼出学生的名字。接到一个新班级,接触一批新的学生,老师要做好学生名字的备课。最好先找来学生名单,把学生名字中不认识的字查一查、问一问,做到对学生的名和姓都不会念错。现在家长都重视给孩子取名,有的家长还喜欢用生僻的字。一个班级中,总会  相似文献   
69.
称呼语的动态使用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称呼语是人类交际行为中必不可缺的环节。从语用学角度出发.在Brown&Gilman的“权势和等同”理论与Verchuereen的“语言顺应”理论基础上构建了称呼语的动态使用模式。在这一模式下,通过分析称呼语的规约性使用与非规约性使用,称呼语的动态使用过程得到了充分解释。  相似文献   
70.
在学习苏轼《赤壁赋》时,有位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子’在古汉语中放在姓氏的后面一般用为对人的敬称,苏东坡为什么称自己为‘苏子’?是对自己尊敬吗?”这个问题挺有意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