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0篇
教育   2325篇
科学研究   318篇
各国文化   83篇
体育   77篇
综合类   74篇
文化理论   25篇
信息传播   47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252篇
  2013年   223篇
  2012年   277篇
  2011年   284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235篇
  2008年   379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80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唐代有大量的胡僧入华.胡僧奇特的形貌、怪异的打扮和生活习惯、苦修传道的行为、对故土的思念等等,都形诸于唐人笔下.唐代的胡僧群体可再细分为印度入华诗僧、西域入华诗僧和出身移民后裔的胡僧三个群体,这三个群体都有人从事过诗歌创作,只是由于作品散佚,我们今天只能从散存的吉光片羽和文献记载中来追寻他们的创作情况及成因.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特别是水库电站建设项目的增加,移民数量也相应开始大量增加.移民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甚至会出现一些群体性事件.如何管理好移民档案,为各地政府和移民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是各级档案部门拓展服务领域的需要,也是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很多很多年前,当米兰·昆德拉被迫离开布拉格时,移民官员递给他一个地球仪,让他随便选一个国家。他慢慢转动地球仪,良久之后问:“您还有没有别的地球仪?”  相似文献   
14.
半路老外     
20多年前中国人发明“老外”这个称呼时,指的是那些出没在中国大地上的洋人。近些年来,人们发现,自己身边这样的一些“老外”渐渐多了起来,他们有国外身份,包括绿卡和国籍,但却生活工作在中国;他们不像早年的“海归”一样满嘴蹦洋文,外貌和行为举止看起来与普通中国人无异,如果不说,谁也看不出来他与某个遥远国度的联系。作为“老外”里的新品种,他们原先就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现在的身份是:半路老外。[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名刊要览     
走出伊拉克;孤独的徘徊者;急忙逃走?向国税厅发起反攻;移民国家;大麻的陷阱  相似文献   
16.
老海  海亮 《新闻世界》2006,(3):24-26
自教育部和公安部联合发打击“高考移民”之后,天津市宁河县爆出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因高考移民引发的离婚闹剧。闹剧中的两个主角一个是土得掉渣的天津乡下老农,另一个却是河北唐山一位年轻靓丽的女工程师。  相似文献   
17.
所谓“土客之争”,是指因故从外地迁移而到某地方居住的外来移民,与当地土住民之间因为人口、土地等利益扩张不均而产生的纠纷与争斗。在海南临高。“客”也特指清朝问从广东、广西等地因“战乱”、“逐客”等社会动荡因素,南迁渡琼而来的高明、肇庆、台山、梅州等地方的移民.由于他们之间有共同的祖先地缘及语言,相对当地原住民户籍来说又是“客”籍,所以也叫做“客家人”,其所用方言叫做“客家话”。在临高的历史上.曾分别发生过两次较大规模的“土客之争”.现把其经过编辑整理简记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闻周刊》2004,(34):62-62
在此次《永居法》实施之前,中国绿卡已经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制度铺垫。  相似文献   
19.
中国正在成为新的国际旅行目的地,以及最大的国际资金流入国。2003年,中国入境外国人人数达到2200万,是20年前的10倍。他们中的一部分最终会留下来,成为这个国家肌体中的一分子。习惯了目送国人远走他乡的我们,现在要开始学习如何接纳别人进来  相似文献   
20.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问我老家在那里,大槐树下老鸹窝。”这首民谣自明代以来的数百年间,不仅在我国各地民间广泛流传,甚至在海外华人、华侨中亦有所闻。洪洞县大槐树何以使中华儿女魂牵梦萦?让我们循着历史的足迹,去追溯那扶老携幼,挥泪离乡的移民往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