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篇
  免费   0篇
教育   419篇
科学研究   10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郑曦临 《文教资料》2009,(12):30-32
乔治·奥威尔主张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方式来表明政治立场,其散文《马拉喀什》生动地再现了殖民地人民的悲惨生活,揭露了殖民主义的罪恶。散文在语篇、遣词、句式、辞格等方面都体现了奥威尔简洁明快的写作特点。  相似文献   
62.
一、比喻论证与比喻修辞 可以说,修辞学中的比喻辞格和议论文中使用的比喻论证是一对孪生姊妹,因它们各自的本体和喻体都是两类本质不同而仅仅是相似的事物。它们都有使言情、说理生动形象的作用。但二者又有明显区别。比喻辞格是语言修饰,是使语言生动形象化的手段。比喻句往往是单个的句子。例如郑愁予《错误》中的诗句“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把那种“等待”“寂寞”写得十分生动、逼真。那种“等待”,那种“容颜”,  相似文献   
63.
孙莉 《绥化学院学报》2010,30(1):112-113
辞格是修辞策略当中的一个部分,亦是切实有效的修辞手段,辞格运用得熟练、巧妙,可以使语言变得幽默、风趣。增强作品的喜剧效果。辞格的有效运用在春晚小品王赵本山的小品中得到充分展现。该文即从“赵氏小品”传统辞格的使用、修辞新格的使用及辞格的综合运用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品鉴。  相似文献   
64.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中有大量歇后语。这四部小说自问世之后,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赞誉和喜爱,以小说的情节、人物等内容为题材的歇后语大量产生了。我们以大量语言材料为基础,分析了四大名著中使用的歇后语的特点。  相似文献   
65.
66.
网络语境作为以网络为文化载体的特殊语境,有着不同于书面语境的文化特征,我们以书面语境作为参照系来具体感知网络语境仿词辞格的存在:其一是义近形似型,其二是义近谐音型,其三是谐音型,其四是形同异义型。同时我们看到网络语境仿词辞格有着生动的文化特征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其对于以公平正义为主要标志的和谐社会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67.
精细辞格的艺术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峰 《语文知识》2002,(3):31-32
所谓精细,是指数字运用中,本来可以模糊的地方,作者(说话人)却出人意料地使用了十分精确的数据来表达。这种故意的精确,总是蕴含着作者(说话人)独具的匠心,它能带来模糊数字望尘莫及的表达效果。鲁迅先生作品中,精细辞格的运用相当普遍。《孔乙己》中,孔乙己到最后一直欠着咸亨酒店掌柜的十九个钱。这十九个钱,从中秋到年关到第二年的端午,掌柜是念念  相似文献   
68.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一种全新的言说方式——网络语言——应运而生。这种语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传播开来。由于网上交流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交流,所以网民在现有的语言文字的基础上,采用各种修辞手法,以更好地表情达意,或产生幽默、愉悦等效果。网络语言的修辞有句式的选择和辞格的运用等方式,其中句式的选择又包括多用短句和口语句式等,辞格大致有飞白、节缩、仿拟、比喻等。  相似文献   
69.
英语的metonymy是个令中国英语学习者感到困惑的辞格.本文从定义入手,分析了造成metonymy与metaphor混淆的原因,并从英汉对比的角度,阐述英、汉语相同与相异的借代模式,指出metonymy这一辞格运作的认知基础在于相邻联想和突显原则.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