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5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随着新政权在城市的确立,中国共产党对城市社会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故鼎新,其中一项重要的政策是移风易俗,荡涤娼妓、烟毒、乞丐等旧社会污泥浊水。这项工作的开展,对清除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弊风陋习,净化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起了很大作用,使整个城市社会面貌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12.
王志国 《成才之路》2010,(13):63-63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校音乐教育就是用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 以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从先秦儒家诸子认为"乐教"可以"善民心""移风易俗",到近代中国的有识之士把"歌乐"作为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学科之一,都说明了我们的先辈很早就意识到了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3.
蔡志荣 《兰台世界》2016,(24):149-151
书院作为地方重要教育机构,除了教育功能,还有社会教育功能不能忽视。书院通过多种途径潜移默化开展教化活动,书院对地方社会的发展,反思对当前地方教育发展和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但是人情这个东西也会压死人。过于贴近的人与人关系.过于沉重的人情负担,只会消耗掉一个人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把他弄得与其他人一模一样——从人情社会转向公共社会,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相似文献   
15.
巫文化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一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现象,世人历来褒贬不一。本文运用历史学、民俗学、民族学的资料,从苗族巫文化的历史源流、种类与功能、巫觋的地位和作用等不同的方面,对其重新进行审视  相似文献   
16.
杨辉 《文化学刊》2009,(5):98-102
荀子倡导“移风易俗”的深刻内涵不止于概括音乐的社会作用。他以风俗之善为“美”,认为风俗美恶是国家治乱的重要表征且影响着人性发展方向,主张将礼乐教化作为主要途径,以礼教统一群体风俗,又依据声有哀乐论,论证了音乐和谐的情感在教化风俗方面的感性优势及其对礼教理性、刻意性之偏的补济作用,提出了以礼乐并举实现“移风易俗”的文化构想,标志着中国古代审美意识形态理论的开端,也为汉代文化政策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7.
维新变法时期,湖南维新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利用《湘学报》、《湘报》揭露了缠足、吸食鸦片、蓄留辫子等封建恶习给人们带来的种种危害,大力提倡移风易俗,并身体力行,成立了不缠足会和延年会等风俗改良团体,在当时湖南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迁都洛阳,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原因:一是魏孝文帝具有“经纬天地”的雄图大略,为实现统一大业;二是为改革鲜卑旧俗,深化改革,使北魏王朝以华夏正统王朝的姿态雄据中原,达到长治久安。魏孝文帝的迁都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次壮举,充分表现了魏孝文帝拓跋宏不傀为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一位开明而杰出的政治家。  相似文献   
19.
《乐记》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美学著作,第一次从"乐"的角度对儒家诗教中"观风"思想进行了总结,并将"观"细化为政治之观和伦理、风俗之观两个方面,"观"的最终目的是"移风易俗",而达成这一目的的手段是艺术对人内心情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从“移风易俗”看西安易俗社的品牌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磊  敬晓庆 《当代传播》2012,(2):98-101
西安易俗社自创办至今已历经整整一个世纪,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留存最久的戏剧团体,今天的易俗社在继承传统和文化服务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引用品牌传播理论,总结并肯定了"移风易俗"在易俗社品牌塑造和传播中的核心地位,分析了该品牌的价值所在,并从产品建设、目标市场、品牌联合和环境机遇方面为百年西安易俗社提出品牌传播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