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34篇
科学研究   532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51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31.
针对松辽盆地莫里青油田特低渗储层动用困难的问题,利用物理模拟实验和核磁共振技术相结合的实验方法,开展长岩心CO2驱替研究。结果表明:岩样CO2驱替驱油效率介于72.30%~80.40%。大孔喉(>33 ms)平均赋存占比为33.65%,小孔喉(<33 ms)平均赋存占比为18.01%;1 PV的CO2驱替后,岩样大孔喉平均相对采出程度为80.67%,小孔喉平均相对采出程度为17.45%;5 PV的CO2驱替后,岩样大孔喉平均相对采出程度为95.68%,小孔喉平均相对采出程度为39.82%,大PV驱替可有效动用小孔喉的油。研究成果可为莫里青油田储层CO2驱替提供理论支撑,同时也为同类油藏开展注气先导试验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732.
稠油启动压力梯度的存在加剧了稠油渗流的阻力,为稠油开发造成了一定困难。针对该问题,利用NRSNL非线性渗流模拟软件建立机理模型,研究稠油油藏在不同韵律、渗透率级差和原油黏度条件下启动压力梯度存在与否对剩余油分布、含水率、采出程度等开发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的存在会降低油藏采出程度,油井含水率上升较快,开采20年,采出程度降低1.72%~3.09%,含水上升1.31%~2.78%;相同启动压力梯度条件下,反韵律储层采出程度低于正韵律与复合韵律;原油黏度越大、渗透率级差越大,启动压力梯度对采出程度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733.
针对常规化学驱油方法对非常规油藏适应性差、无法有效提高原油采收率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低界面张力黏弹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SZK,并从界面活性、流变性、静态吸附、耐温耐盐性和驱油实验等方面对SZK的性能和驱油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SZK组分单一,相比于复配体系能够在更低的质量浓度(2 000 mg/L)条件下使得界面张力降低到10-2 mN/m数量级;SZK环境适应性好,在含油岩心粉上静态吸附量小(最大为15.87 mg/g);当温度为70℃或矿化度为16 570 mg/L时,油水界面张力始终维持在低界面张力范畴,具有较好的增黏性和弹性特征,耐温耐盐性好;注入0.5 PV质量浓度为2 000 mg/L的SZK,可使50 mD低渗均质岩心水驱采收率提高13.53%、非均质岩心(级差5~15)水驱综合采收率提高9.36%~22.52%。该驱油体系表现出较高的低渗储层适应性及驱油性能,可为非常规油藏的化学驱油方法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34.
设计并搭建了室内立式水环输送实验系统。通过齿轮泵控制水相和染色后的油相分别从水相、油相入口进入水环发生器,保持油相入口流量不变,改变水相入口流量,稳定之后使用高速摄像仪拍摄管道内流型,进行了立式水环流型实验,分析了不同油水流量下管道中的流动特性和油水表观速度对成环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立式水环中油水界面产生“蛇形波”形式的界面波,使得油相核心保持连续状态而不断裂;油水速度比在0.75~1.5范围内成环效果较好,当油水速度比过小时,输水量过大,界面张力不足以维持油相核心的稳定,油相核心发生破裂,分散为小油滴成为散状流;超过临界值时,油相核心在扰动作用下可能污染管壁。  相似文献   
735.
针对现有稠油黏度预测模型大多是关于温度与原油API(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重度的函数,而没有考虑沥青质含量等对稠油黏度影响的问题,基于塔河油田37口井的稠油油样测试数据,对常用的8个稠油黏度预测模型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8个模型的预测效果均较差,国内、外预测模型的平均误差分别为约30%、95%以上,准确率极低,难以满足稠油井筒黏度预测及摩阻压降梯度预测需要。利用中国塔河油田油样测试数据,考虑沥青质含量的影响,引入变量μ50(50℃时的脱气原油黏度),建立了新的稠油黏度预测模型。运用新模型对新油样进行黏度预测并评价,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黏度预测总平均误差为9.11%,远小于其他模型,满足实际工程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