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教育   70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论新感觉派小说的抒情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感觉派小说家继承了20世纪20年代都市浪漫抒情小说的传统,通过自我抒情形象的塑造,对短篇小说结构模式、形式技巧和叙事话语的诗化改造,反映了现代人对都市生活的心理感受和情绪体验,显示出强烈的抒情性,推动了现代都市抒情小说的发展。  相似文献   
32.
新感觉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首次触及并探讨了现代性爱主题,并将它置放于现代文明的宠辱毁誉中,而其性爱中的女性形象的塑造则能让我们把握到刘、施、穆的不同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33.
20世纪30年代出现在上海的“新感觉派”小说打破了中国缺少都市文学的局面,代表作家穆时英将其发展至成熟,不仅描绘了一幅幅富有现代都市特征的场景,并且深入地探究了都市人的生存状态与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34.
作为“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之一,穆时英是一个不尊崇唯一价值观,有着多元艺术追求的知识分子。“现代性”是他的人生关键词,穆时英吸收“现代性”革新性、反传统性的特性实践于小说创作中,在创作时大量采用都市素材,歌颂现代物质文明,抒写都市人的细腻情感生活;其现代性不仅体现在小说表达两性欲望、书写新享乐主义、作为“象征”的回家、体察个人的命运这4个主题中,还体现在电影手法运用、大胆的语言实验、意识流书写、典型人物的小说技法上。由此可见,“现代性”已经渗透到了穆时英对这个世界的思考及观察的方式之中。  相似文献   
35.
作为“新感觉派圣手”的穆时英,在他的新感觉小说里呈现出都市性、个体性及真实感的特征。  相似文献   
36.
穆时英小说中的性爱意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女人”二字在穆时英眼里 ,只有“女” ,没有“人”。她们一会儿是“我”品鉴、消受的尤物 ,一会儿是捕诱、伤害“我”的猎手 ,独独不可能是与“我”站在同一地平线上的“人”。在两性捕和诱的扑朔迷离中 ,穆时英出色地编织了一层层华美而又忧愁的诗意 ,但这诗意的温存 ,仍然不掩他那都市浪子之心的浅薄与孱弱  相似文献   
37.
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人们在充分享受物质富足的同时,也饱尝了物质文明带来的寂寞苦闷。作为“新感觉派圣手”的穆时英敏锐地体味到了现代都市中个体生命遭受的精神困境。现实家园与精神家园的缺失成为穆时英小说的重要主题。  相似文献   
38.
《南北极》是作者借左翼文学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是对自己的童年不幸经历的隐喻式表达。  相似文献   
39.
许多年来,国内外学术界根据施蜇存和穆时英、刘呐欧等人的交往,或他的小说中有一些与新感觉派相似的东西,就把他划归为新感觉派。实际上我们纵观施蜇存当年的小说创作,却能明显感觉到他与新感觉派之间的差异:通过分析施蜇存小说和新感觉派作家创作的不同之点,借此证明两之间的不同。  相似文献   
40.
文章在变异修辞理论观照下,阐述穆时英小说是如何突破语言的常规,通过搭配变异、辞格变异、符号变异实现其语言陌生化的,并进而分析文学语言应如何增强摇撼人心的艺术表现力,使文本散发出奇峭而浓郁的馨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