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2篇
教育   3943篇
科学研究   690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139篇
综合类   118篇
文化理论   12篇
信息传播   160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234篇
  2014年   597篇
  2013年   388篇
  2012年   374篇
  2011年   448篇
  2010年   347篇
  2009年   331篇
  2008年   420篇
  2007年   278篇
  2006年   191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空会话是两台主机在不需要身份验证的条件下建立的连接,即无信任支持的会话,其主机之间不存在用户信息,就像一个匿名登录的连接。  相似文献   
52.
分子蒸馏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分子蒸馏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与常规蒸馏或减压蒸馏技术相比的优点。并对该技术的发展过程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53.
在初中物理教学阶段,实验课教学是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将抽象化的物理原理生动地展现出来。本文基于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目标,探讨物理实验课设计的创新思路,以期促进初中物理课程教学效果增强和优化。  相似文献   
54.
目前,许多学校对选修课程、活动课程并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对必修课的学习几乎占据了全部课时,甚至还要加班加点。有些校长担心,增加选修课和活动课会影响必修课的学习,进而影响学校的办学质量。这种担心是否有必要呢?让我们来看看国内外两所学校是怎样实行“每天只上半天必修课”  相似文献   
55.
学科教育是实施德育的一条间接而重要的途径。新一轮历史课程标准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将德育作为历史课程目标和历史教学目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6.
实体与程序并重乃司法公正之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法制建没之目标——司法公正为本文论述重点,提出了司法公正的前提乃是实体与程序并重的观点。文章首先分析了“重实体而轻程序”的传统观念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实体法与程序法的辨证关系,提出了在今天的司法实践中如何追求程序公正。  相似文献   
5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也倡导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历史课程标准还在“内容标准”部分每一个单元的教学活动建议中都提出了2~3个活动建议,并在“实施建议”中附有9个教学活动案例。  相似文献   
58.
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实现学科课程到活动课程、分科课程到综合课程、形式课程到实质课程、显性课程到隐性课程的转变,高度体现了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教师如何迅速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呢?笔者认为,教师要努力实现“四个转变”。  相似文献   
59.
杨枫 《教学月刊》2016,(Z1):34-38
在新世纪的课程改革中,学校教育积极倡导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从"记忆型教学文化"到"思维型教学文化"的转变。为达成这一目标,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一个重要途径。当批判性思维成为历史教学的常态时,历史教  相似文献   
60.
郁达夫既逃禅又向往“爱情”,这曾令很多人感到困惑,但是仔细考察却不难发现,他在爱情中真正关注的并不是爱情本身,而是通过爱折射出的慰藉感和归宿感。爱的欢欣和美丽使他感动,但爱的易逝与多变也使他备感人生的空淡和无聊。当他在“爱、中参透“情禅”时,他的小说也一改早期的声泪俱下,痛器狂啸,变得澄净空明,平淡悠长,极富禅意。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这是极其特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