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篇
教育   30篇
科学研究   48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41.
对单喇叭立交改造成枢纽立交的设计方案作出一些探讨,提出解决办法,并由此对各种方案进行详细的比选。  相似文献   
42.
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高速发展,大交通量高速公路扩建、扩容问题突出。该文以合宁高速公路扩建项目中的陇西互通立交设计为例,分析枢纽互通立交在扩建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3.
"钱学森之问"引发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高潮,北大清华等名校开展了科学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普通高校也纷纷探索新型的人才培养方式。南京审计学院以书院制改革为核心的"双院制多元立交式"实践育人模式就是其中之一。这种模式以通识教育和导师制为核心,通过双院联动,社区自治,提升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社会参与能力、道德实践能力、文化艺术修养等综合就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完整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幸福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4.
吕利平 《职教论坛》2008,(11):42-45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一般多强调其对提高经济效率的重要作用。忽视了其促进社会公平的一面。文章认为,关注职业教育就是关注民生,投资职业教育就是构建和谐,国家应建立双轨立交综合教育体系,优先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普及,着力促进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45.
互通立交形式的比较和选择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已建成和待建的高速公路枢纽式互通立交的实例,同时兼顾当地路网现状和设置枢纽的功能要求,对互通立交选型定位的基本要求作了分析,对如何比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具体的设计要求,明确了枢纽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可为互通式立交和相关专业的工程设计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6.
互通立交是高速公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芜宣枢纽互通立交设计回顾,总结枢纽互通立交一般设计思路和注意要点,以期能对互通立交设计人员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47.
康焯  高远  曹景 《工程建设与档案》2012,(6):825-826,859
文章简要介绍了桥梁加固的技术及设计原则,通过结合大连香炉礁立交维修加固工程实例,对桥梁病害原因进行了分析,进行了加固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8.
胡建华 《今日科苑》2006,(12):I0037-I0037
一、概述前弯梁桥在现代化的公路及城市道路立交中的数量逐年增加,应用已非常普遍。尤其在互通式立交的匝道桥设计中应用更为广泛。由于受地形、地物和占地面积的影响,匝道的设计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这就决定了匝道桥设计具有以下特点: (1)匝道桥的桥面宽度比较窄,一般匝道宽度在6~11m左右。(2)由于匝道是用来实现道路的转向功能的,在城市中立交往往受到占地面积的限制,所以匝道桥多为小半径的曲线梁桥,而且设置较大超高值。(3)匝道桥往往设置较大纵坡,匝道不仅跨越下面的非机动车道,有时还需跨越主干道和匝道,这就增大了匝道桥的长度。由于匝道桥具有斜、弯、坡、异形等特点,给桥梁的线型设计和构造处理带来很大困难。  相似文献   
49.
罗晓彬 《科协论坛》2008,(6):131-132
介绍广州市科韵路中山大道、黄埔大道立交的工程方案,以便对类似工程起到一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0.
一工程概况 西安市一环路城墙西南角立交工程西起丰庆路汽车站人行天桥东至环城南路,全长563.256米。立交用地红线宽按70米控制,道路宽度60米,其中下穿部分宽31米。箱涵位于桩号K0+198.164-K0+272.164,长度74米,横断面为三孔箱涵:机动车道净跨16米,净高大于5.0米;非机动车道净跨6米,净高大于3.0米。箱涵采用现浇C40钢筋砼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