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晚清光绪朝立嗣危机以及随之风潮骤起的继统之争中,翁同龢以帝师之尊的身份,参与了选储立嗣的廷议决策。他主张"在继穆宗之统绪,非别立一君",排除将来废立的可能性,从而为光绪立嗣寻求合乎情理的解释。翁同龢敢于任事、办法得体的解决之道,更加得到了慈禧的信任和器重。  相似文献   
2.
本对杨修死因定说提出质疑,继而剖析了曹魏立嗣中杨修补杀的直接原因,并从曹魏立嗣标准中进一步说明为曹植进行才策包装的杨修必死无疑。  相似文献   
3.
4.
立嗣是传统中国家庭无男性子嗣时传承要事,同为近世汉族政权,宋朝秉持夫亡妻在从其妻的原则,嗣父母择选嗣子时自由度较高。明朝时孀妇立继权先限缩后放宽,并将适格承继者顺序法定化,公权力介入私法关系,打破宋朝择继的自由选择权。明初宗族势力的强大和礼制的渗透,致使士大夫修法时有强制立嗣倾向,同时明确禁止异姓承嗣。宋、明两代士大夫作出并立双嗣裁决是在理学指导下的经权司法实践,综合考虑情理法后妥协为之。宋代并继书判表现为存在异姓承继人的并立、维护前嗣子的妥协并立两种情况;明代为调和应继、爱继的并立,亲族为争产签立合同并继两种。因身份承继与财产继受紧密关联,致使并继虽有救急之功,却易埋下日后争产的弊端。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杨修死因定说提出质疑,继而剖析了曹魏立嗣中杨修被杀的直接原因,并从曹魏立嗣标准中进一步说明为曹植进行才策包装的杨修必死无疑.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分析了清代民间立嗣继承的对象和立嗣继承的方式,详细论述了清代民间立嗣继承问题,重点论述了清代民间立嗣继承的宗祧继承与财产继承问题,深入探讨了应继、爱继以及兼祧等继承方式。  相似文献   
7.
鲁力 《历史教学》2005,(7):35-38
晋武帝于泰始三年(267年)立司马衷为太子时并不清楚他的智力状况,他确知司马衷智力低下的时间是在泰始八年(272年)纳贾充之女为太子妃后.这场婚姻的目的在于加强与贾充及其同党的联系,以求达到与齐王攸的政治平衡,因此晋武帝很难下决心废黜司马衷而另立太子.  相似文献   
8.
武周的皇位继承人问题与李武二族的关系是武则天晚年关心的核心问题之一,实施的大政方针多是围绕此展开,基本政治取向是弥合李武。无论是武则天晚年兼容佛道的宗教倾向,还是对部分人事任命的谋划,都是为弥合李武服务的,尤其是武则天对于张易之﹑张昌宗兄弟的政治安排,某种程度上仍是为了调和李武矛盾,以期自己百年之后二者能相容无争。  相似文献   
9.
唐宋明清寡妻立嗣法律的变迁反映了宗法观念、宗族力量、赋役制度、妇女地位等各种社会因素的嬗变。基本趋势是妇女家庭社会地位不断被弱化,到明清时期被置于极端低下的地位,宗法观念强化、宗族在国家与社会中的地位特别是在地方事务中的作用不断强化,在传统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国家与宗族、家与宗族、官法与族情之间不断冲突与磨合。各方力量博弈以达到数者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宋代是商品经济十分繁荣的时期,全社会成员包括官员、士人均参与到经商的行列中,从而引起人们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转变。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财产、利益的追求引发了大量的矛盾纠纷,而与财产继承密切相关的立嗣制度正是在这些矛盾纠纷的推动下变得更加完备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