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教育   43篇
科学研究   5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德国是世界上最重视环保的国家之一,而德国人对孩子的环保教育早在他们刚刚进小学时就开始了,并卓有成效地渗透到整个童年期。法兰克福一名一年级新生小奥茨刚刚到学校注册报到,就和他的同学们一起,领到了一套教科书和一册看上去有点特别的绿色封皮的"绿色记事本"。  相似文献   
22.
分离焦虑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以婴幼儿、青少年、父母亲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分离焦虑研究主要探讨分离焦虑的影响因素、诊断、治疗、与其他心理行为障碍之间的关系等。总体看来,存在研究对象狭窄、研究广度缺乏深入、研究定位局限于心理障碍水平等方面的不足,未来会在开阔研究视角、丰富研究手段、深化研究层次等方面展现新趋势。把握分离焦虑研究的现状、不足和发展趋势,对依恋、心理治疗乃至发展心理学的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3.
儿童与童年期的分离,首先剥夺了儿童的游戏权.随着儿童游戏权利的剥夺,同时也就剥夺了儿童的体验权.  相似文献   
24.
儿子四五岁的时候,有一次他的一个姨妈逗他玩,说他是个小青蛙,走起路来罗圈腿,如此这般一阵嬉闹,哈哈一笑之后,众人也就忘掉了。但自己是个罗圈腿的结论却深深印在了儿子的头脑中,挥之不去。这是到了后来儿子才说的。他告诉我自从知道自己是个罗圈腿之后,他在别人面前站立的时候都是故意叉开腿,整个童年期经常想起这件事,感到很痛苦。  相似文献   
25.
史喜花 《考试周刊》2014,(51):160-161
<正>你们现在和孩子有感情,孩子也爱着你们。这是教育非常重要的条件。只有心心相印,教育才谈得上真正的成功。——李镇西怎样才能和孩子"心心相印"?让我们的孩子情不自禁地想听,喜欢听老师说话,乐于跟老师沟通,并能把老师的"大道理"落实到自己行动中?下面我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沟通策略两方面进行论述。一在小学,我大致将孩子分为这样四个年龄段:低年级,即一、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高年级,即五六年级。各个阶段的  相似文献   
26.
初中生是一个刚刚脱离童年期的群体,他们开始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待社会、看待社会中的人和事,并开始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此同时,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也在逐步地形成。但是他们毕竟还没有成年,他们的想法还不够成熟,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还不够健全甚至有失偏颇,可见对初中生进行思想教育是一项不能忽视的工作。而语文作为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工具学科,  相似文献   
27.
前人研究发现童年期不良经历会影响个体人格阴暗面的形成,童年期感知不平等是个体精神痛苦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生命史策略可以预测个体的黑暗人格特征,快速生命史策略通常指向高马基雅维利主义、精神病态和自恋。但是,童年期的不良经历对于黑暗人格的影响有所不同。当使用童年期感知不平等量表、mini-k和DD对300名被试随机施测,结果发现童年期感知不平等存在地区差异;同时,童年期感知不平等与马氏、精神病态显著负相关,与生命史策略显著正相关;生命史策略与马氏、精神病态显著负相关,与自恋显著正相关;生命史策略在童年期感知不平等对马氏和精神病态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生命史策略在童年期感知不平等对自恋的影响中出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8.
《科学生活》2010,(10):54-55
近日,美国《时代周刊》的一篇文章指出,神经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逐渐达成一个共识,欺凌和其他类型的暴力倾向,能够通过早期同理心的培养得以遏制。在过去10年,关于同理心的研究显示,同理心是所有人际社会交往与人的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29.
1.体罚对儿童的社会行为有长期不良影响Gershoff综合分析了27项童年期的研究和4项成年期的研究,以找出体罚与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父母体罚儿童与儿童攻击行为有  相似文献   
30.
童年期遗忘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弗洛伊德认为,童年期遗忘现象的发生是由于儿童的记忆与成熟的记忆形式之间存在机制上的差异.本文集中梳理了已有研究对童年期遗忘消退机制的几种心理学解释,包括记忆机能的发展、语言及元认知发展、自我的发展."多因素动力发展系统模型"的整合性解释框架以及发展认知神经科学从神经机制上对童年期遗忘的解释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