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593篇 |
免费 | 44篇 |
国内免费 | 55篇 |
专业分类
教育 | 13199篇 |
科学研究 | 856篇 |
各国文化 | 74篇 |
体育 | 500篇 |
综合类 | 694篇 |
文化理论 | 108篇 |
信息传播 | 126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6篇 |
2023年 | 212篇 |
2022年 | 230篇 |
2021年 | 280篇 |
2020年 | 208篇 |
2019年 | 222篇 |
2018年 | 103篇 |
2017年 | 221篇 |
2016年 | 312篇 |
2015年 | 605篇 |
2014年 | 1140篇 |
2013年 | 845篇 |
2012年 | 1089篇 |
2011年 | 1222篇 |
2010年 | 1086篇 |
2009年 | 1076篇 |
2008年 | 1362篇 |
2007年 | 1046篇 |
2006年 | 814篇 |
2005年 | 727篇 |
2004年 | 700篇 |
2003年 | 620篇 |
2002年 | 637篇 |
2001年 | 521篇 |
2000年 | 471篇 |
1999年 | 202篇 |
1998年 | 128篇 |
1997年 | 122篇 |
1996年 | 82篇 |
1995年 | 67篇 |
1994年 | 76篇 |
1993年 | 40篇 |
1992年 | 59篇 |
1991年 | 58篇 |
1990年 | 29篇 |
1989年 | 18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5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唯物辩证法就是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观点,来观察和解决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新闻报道不能没有最点,但也不能离开“两点”讲“重点”,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同样,报道新农村建设也要全面、客观、辩证地看问题.不能只报道成就而掩盖存在问题,也不能以问题抹煞成就,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又要看到事物的反面;既要看到事物的表象,又要看到事物的本质;既要看到事物的现在,又要看到事物的将来。在看到事物存在着两点的同时,区分出重点,抓住重点带动全面。 相似文献
22.
23.
24.
《档案直接形成论》是一部生于实践,长于实践,成于实践,根植于中国档案工作土地上的专门系统研究档案学基础理论的著作,具有博采众长、继承创新,系统阐述、全面论证,全面梳理、实证分析,广征博引、写作创新等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25.
将文艺与意识形态联系起来,从而开辟文艺研究的意识形态维度,是马克思主义文论的重要理论贡献。意识形态论文艺观念的创建意义在于,拓展和深化了对于文艺本质特性与价值功能的认识,科学地揭示了文艺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及其历史发展规律。我国意识形态论文艺观念从20世纪初建立并运用于文艺研究以来,经历了“过度意识形态化”“、去意识形态化”和“再意识形态化”的螺旋式循环往复、不断推进的辩证发展过程,从外部关系来看,反映了这一文艺观念的与时俱变;从内部关系来看,反映了文艺变革发展的内在要求。如今我们探讨意识形态论文艺观念和研究维度的理论重建,涉及对意识形态理论内涵、文艺与意识形态关系的重新认识理解,以及文艺研究的多维度视野融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26.
吴文藻推进的社区研究,是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纲领的具体体现。他提出理论假设和实地研究并重的思想,其中理论假设即功能论主张,包括对整全视角以及有机性的强调,社区研究的实质是对在地文化的深入探究;实地研究是在理论指导下的田野调查,最终提出活的社会理论。吴文藻深受布朗以及马林诺斯基的影响,前者为社区研究提供了比较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后者则提供了一个更符合实情的经验文化论。吴文藻更青睐马林诺斯基的整全视角,批评了一元论乃至二元论思想。我们当下社区研究的一个主流范式是国家—社会二分框架以及权力视角,相比吴文藻的社区研究思想,对社区的文化研究偏弱。吴文藻开拓的社区学派迄今仍有较强的生命力,它不仅对今天的社区研究,而且对基层社会治理和社会建设也深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7.
文章基于语用顺应论视角,研究客家土楼旅游宣传手册英译策略的选择,指出客家旅游宣传手册翻译是一个动态选择和顺应的过程。译者要在保留客家传统内涵的基础上,从语言结构和文化语境这两个角度对源语和译文作出动态顺应,使客家文化在国际上得到更多更深刻的理解,促进土楼旅游业的发展。研究拓展了语用顺应论在旅游宣传材料中的应用领域,对土楼旅游景点和客家文化的宣传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8.
中国古典诗词与中华传统文化血脉相承,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瑰宝,也是中华古典文化的传播使者。作为我国诗歌发展的最高成就,唐诗具有极高的艺术研究价值,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为代表的现实主义长篇叙事诗,更是展现诗词之“意”“音”“形”三个维度平衡美的巅峰之作;“化境”论是文学大家钱钟书的核心翻译理论,植根并发展于中国传统译论,极具中国特色,对中国古典文学翻译研究起着重要指导作用。从“化境”论视角对中国古诗词英译美学的分析研究既是对中国传统译论的检验和发展,也是对中国文化“走出去”政策的积极回应,通过将中国古典文化推向世界舞台,让更多人广泛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将有益于消除译语读者对传统中国文化美学理解的壁垒,促进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助力中国国际交流中的话语权建设。 相似文献
29.
30.
倪涛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2,(11):39-44
“颜色变化”属于宏事件之状态变化的一个语义小类。语料显示,形态上,“变价”“复合”“派生”和“短语”是汉语颜色词构成此类事件的主要方式;句法上,这类事件的表层结构较为灵活,在及物结构、隐性或显性非宾格结构,以及被动和把字结构上呈现出多种类型。研究表明:汉语颜色变化事件在形态结构、句法形式和语义内涵上具有很强的对应关系。因此,排除语言的传统、类型及语用等因素的影响,汉语此类事件的形义联结总体上遵循着基本一致的映射规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