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59篇
科学研究   89篇
各国文化   25篇
体育   59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18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61.
《北京档案》2005,(2):37-37
据美国媒体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数年里,美国情报机关曾给予前纳粹官员秘密保护和支持。这一结论是史学家们在系统地研究了解密的政府档案献后得出的。  相似文献   
862.
1941年初,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炮火连天,中国抗日战争处于最艰难的时刻。此时美国政府尚未参战。但是由于美国在远东有着巨大利益,所以它对日本在中国的侵略非常关注,很想寻找一个合适的人去调查一下中国政府的抗日状况,以确定美国的对华政策。1941年2月,美国著名作家欧内斯特&;#183;海明威的妻子玛莎&;#183;盖尔荷恩受美国《柯里尔》杂志派遣要去远东采访,  相似文献   
863.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喷气式战斗机空战时代的前奏,它预示着新式装备和新的技术即将改变战争的面貌。  相似文献   
864.
李佳佳 《中国广播》2005,(11):45-48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广播作为一种先进有效的传播工具,在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中国的抗日战场上,则突出地表现在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和国际广播电台的宣传。据1946年《广播周报》复刊第一期记载,国民党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处长吴道一于1946年5月5日在南京广播电台发表的讲话中说:“……广播事业在抗战期中,施展了最大的力量,  相似文献   
865.
美国历史上一个看似矛盾的现象是,与其他西方帝国主义国家不同,种族主义既推动、又限制了美国的领土扩张。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很久,美国精英中的种族主义还一直占据着美国外交政策决策者的头脑  相似文献   
866.
本文译自美国布兰底斯大学(Brandeis University)历史系主任伯纳德·瓦瑟斯坦(Bernard Wasserstein)教授的著作<上海秘密战>(Secret War in shanghai)(霍顿·米弗林出版社Houghton Mifflin Company1999年出版)的导言部分.译文略有删节,文中注释由译者所加.  相似文献   
867.
二战期间,纳粹为了获得空中优势,研制了大量作战飞机,包括轰炸机和战斗机等。在战斗机中,给盟军造成最大威胁和危害的机型就是BF-109战斗机,有人也称之为梅(Me)-109战斗机。在空中作战中,BF-109战斗机成为纳粹最有威力的空中优势战斗机,曾击落大量盟军作战飞机,包括战斗机和轰  相似文献   
868.
常谦 《航空档案》2004,(2):61-62
1941年12月7日,日本法西斯突然袭击珍珠港,炸毁美国海军大量战舰,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受到很大损失。许多人认为,美国战舰是在那时开始遭到损失的。然而,在这之前,美国海军就有一艘战舰被日本法西斯炸沉。它  相似文献   
869.
二战期间,纳粹航空兵在东红战场遇到的最大劲敌之一。就是前苏联红军的米格-3战斗机。当时,米格-3是前苏联红军最现代化的高空高速战斗机,拥也是世界上最好的高空高速战斗机之一。作战中,该型机击落了纳粹大量作战飞机,然而,由于作战环境的限制,该型机作战潜力没有发挥提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870.
我多年来从事的工作是向国外介绍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力争一个有利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国际舆论环境.这个工作做了25年,随着我国各方面的发展,我们的国际舆论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国际上愿意了解中国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另一方面,国际舆论格局中"西强我弱"的态势还没有根本改变.我们仍然不能完全或者完全不能掌握国际舆论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