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61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44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玺印,自古以来是统治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凭信,也是文化载体和权力象征的标志。中国印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考古发现早在段商前期就有了玺印,秦汉时铸印凿印已风行,为官府和庶民所常用。  相似文献   
102.
古币两则     
天策府宝"天策府宝"铜钱,为五代十国时期楚王马殷的铸币。马殷据湖南八州地,后梁开平四年(公元910年),受梁太祖封为天策上将军,并于乾化元年(公元911年)开铸"天策府宝"钱,钱大如当百,铜质浑厚,边廓坚挺。一般钱  相似文献   
103.
赵之谦(1829-1884)字撝叔、益甫、号悲庵、无闷、冷君。浙江会稽人。  相似文献   
104.
篆书金刚经》又称《三十二体金刚经》是一部极具特色的古籍文献。文章从古今字体的演变,宋初僧人梦英18体篆书到道肯32体篆书的发展,论述了《篆书金刚经》的形成过程;着重从明正统二年刻本默庵后序、北京石景山区以壁画著名的法海寺碑文等,考证出刻书者李福善即明英宗时极有权势的太监李童;最后简述了该书的文字、艺术、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05.
晚明书法好奇之风极盛,书家们喜用奇字,并以研习时人书风为尚。赵宧光《寒山帚谈》针对时俗、时弊,提出了以篆书为尚的崇古思想,以结构、用笔为主的核心论,以自然平实为追求的审美趣尚,对晚明书风的匡正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6.
在我国书法艺术的殿堂里,人们熟知真、草、隶、篆这几大书体,从表面的顺序来看,篆书似乎排到了最后的位置。学习书法者,也多是先学楷(真)、草、隶,而后攻写篆书,并且攻写篆书者比较起来为数很少。对于篆书在书法艺术领域里所处的位置,我们应该有一个公正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07.
女书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她的发展与传播意义重大。文章主张从中国传统书法篆书中借鉴,用艺术化来发展女书书法的审美功能。分别从章法、结构、用笔、点画形质四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并简要地阐述借鉴的内容,进一步表明了借鉴的可行性,希望女书书法成为书法艺术的另一朵奇葩而大行其道。  相似文献   
108.
《宜宾学院学报》2017,(11):94-100
篆书在清代的复兴,论者多关注金石学、考据学与文字学对篆书兴盛的推波助澜,少有提及篆刻创新对篆书复兴的客观作用。篆书艺术创新高潮出现在清中晚期,篆刻家们的篆刻创新是功不可没的,篆书的印化处理极大地促进了篆书的风格创新。作为"印从书出,书从印入"的成功实践者邓石如的篆书,其创新之路无疑是篆刻创新促进篆书艺术创新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9.
莫友芝的学术研究、诗文写作与他的书法创作有着密切的关系。赏析莫友芝的篆书作品,可以窥见莫友芝的书法取法、治学态度、学术素养及其富于金石之气和诗书情韵的审美情趣,体现出集学者、诗人、艺术家为一体的莫友芝在篆书创作中独特的书法气韵。  相似文献   
110.
唐代书论家张怀瑾说过:“是故学必有法,成则无体。欲探其奥,先知其门。有知门不知其奥,未有不得其法而得其能者。”通过第一章对篆书源流及其特点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