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4篇
科学研究   17篇
各国文化   17篇
体育   62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26篇
信息传播   6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李响 《今日科苑》2020,(2):81-85,94
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关系是科学文化研究中一个被广泛探讨的话题。本文总结了这一领域部分相关成果,并指出了哲学家、历史学家和技术专家等几种不同近路研究各自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比较分析了三种新型研究进路的特点,并总结了它们对篆刻艺术的影响。以篆刻艺术为例,描述了了不同阶层的艺术家对化学洗剂、图形软件和网络工具等几种现代技术的使用情况,并针对现代技术对篆刻艺术的影响提出了艺术家、社会学家、文化研究等新型研究进路。  相似文献   
272.
江恒源是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与蔡元培、梁启超、黄炎培、张謇等文化界、实业界的名流交往颇深.江恒源爱好诗词、书法、篆刻等,生前存有几十方印章,编有《补学斋印谱》.连云港市博物馆在2017年从社会上征集到其印章20多方及《补学斋印谱》一本.  相似文献   
273.
篆刻艺术是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在千百年来不断发展,刀法、字法、章法都在不断地改进,至今形式多样。由于现代意识和新观念的注入,打破了传统篆刻的形式,加之残破、粘连、减省的不断使用,使篆刻艺术变得更加灵活,逐渐达到形式上的变化与统一完美结合。追求新的意境、刀趣、笔墨,这是当代许多篆刻家的理想。  相似文献   
274.
王蒙简介     
王蒙,笔名阿蒙,号龟背庐主、雁塔西楼客。陕西省书协副主席兼教育委员会主任、陕西省政协常委、陕西省文联委员、陕西省青年书协主席等。他最早将传统书法与时代精神集于笔端,并成为将南北书风合璧为一而驰誉陕西书坛的书法家。专著有《王蒙书法艺术百种》、汉曹全碑《书法入门》。  相似文献   
275.
九歌堂藏俞樾致旭翁(待政)札,读来颇感精彩。俞樾(1821—1926年),后人皆称曲园居士,清代道光三十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提督河南学政。后来以事罢官,终身从事学术研究。自同治七年(1868年)起,他主讲杭州诂经精舍,达三十余年之久,为一代经学宗师。这通信札既不谈训诂,也不谈义理,谈的却是篆  相似文献   
276.
骆培华,广东小榄印社社长。他接触篆刻的时间虽不长,且又是一位不大不小的企业家,对篆刻只是出于挚爱而忙里偷闲,但却取得了不俗的艺术成就,显现了特有的风貌。骆培华篆刻以古玺为宗。古玺相对汉印来说,有一套独特的风格体系,仅是单纯的描摹画形、  相似文献   
277.
许雄志先生是一位多才的书家,篆刻、篆书、隶书、行书俱佳。尤其对隶书的学习与创作颇有独到的见解,他快人快语,见解深邃,往往一语破的。  相似文献   
278.
叶加申 《收藏》2013,(7):119-121
收藏是人类一种巩固集体记忆的行为,收藏的旨趣在于鉴赏与研究,并从中获得其他途径所不可取代的历史信息与审美愉悦。一些看似不起眼的斑铜锈铁,弃陶残瓷,零红断绿,片纸只字,之所以可贵,是因为它们都连着万古史,千秋事,百样人,某种理。作为收藏爱好者,收获的许多藏品,真可谓可遇而不可求。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让我获得了陈克恕的《篆刻针度》。陈克恕(1741~1809年)字体行,号目耕,别署吟香、健清、妙果山人,浙江海宁人。一生沉湎印学,工篆隶,能治印,  相似文献   
279.
胡宝嘉 《世界文化》2006,(1):I0001-I0003
几年来,在天津外国语学院学习、生活的外国留学生,除了学习汉语之外,也被中国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所吸引。天津外国语学院为留学生开设了中国书法、篆刻、京剧、民族乐器等选修课和讲座,受到留学生的普遍欢迎。通过学习,留学生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280.
1998年第11期《美术大观》载王弘力《创制新篆冗谈》(以下简称《创谈》),谈到现代人刻印,遇到《说文解字》中没有的字,应如何处理,认为必须创制一些新篆来解决。这个观点,笔者深表赞同。而且,不仅是刻印,写小篆、写大篆金文、刻古玺,也存在这个问题。《金文编》、《古玺文编》中没有的字怎么办?当然是要创制新篆。可是,究竟应该怎样创新制篆,《创谈》没有谈,只是列举了一些古今篆刻大师们创制的新篆字,作为为什么要创制新篆的论据。似乎给读者这样一种感觉:为了“反映艺术家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①,大师们是可以随心所欲创制新篆的,以“使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