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7824篇
科学研究   178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68篇
综合类   4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27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170篇
  2014年   602篇
  2013年   485篇
  2012年   526篇
  2011年   678篇
  2010年   521篇
  2009年   508篇
  2008年   621篇
  2007年   551篇
  2006年   394篇
  2005年   369篇
  2004年   337篇
  2003年   578篇
  2002年   463篇
  2001年   248篇
  2000年   30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中学生阅读》2004,(3):55-55
  相似文献   
12.
一道电工题往往具有多种解法,实践教学常常是多种方法互相渗透,有的电工题,必须利用某一方法才能奏效,不然会使人有“缺条件”的感觉,所谓“条件不足”就是合适的方法还未利用到,合适的方法一经找到,“条件不足”就会转化为条件充足,因此,合适的方法常常是解题的钥匙。  相似文献   
13.
申达志 《数学教学》2009,(10):30-31
偶然的机会,看到一例:  相似文献   
14.
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当一次练习量较多时,反而会产生糊里湖涂的现象,而且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采用少量多次的练习方法,效果比较明显。比如对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书上有六大类型,只有讲一类,练一类,由简到难.循序渐进才能使学生乐意接受。  相似文献   
15.
课本中的例、习题,都具有基础性、曲型性、可变性、延伸性等特点.在教学中,都是教师可以通过改变条件或结论,帮助学生深化对例题的理解和对例题作用的认识,从而取得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的效果.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就是那一只蟋蟀》一的课后习题中,问中的蟋蟀是否有寓意。《教学参考书》对此问题的分析是:“蟋蟀不仅是客观自然中的物体,更深的寓意是反映我们民族共同的心理心态。反映我们中国人共同的血缘和共同的化。”我们的不少教对此照本宣科,在具体分析诗句时却屡陷困境。共同的心理、共同的血缘和化就是蟋蟀的寓意吗?对这个含糊的答案,笔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8.
指出发掘课本中例题和习题的潜在功能其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谢永忠 《新高考》2006,(3):27-27
进入高三复习阶段后,同学们需要做大量习题来巩固基础知识。但一部分同学在做略微复杂的计算题时,还是只用脑想.不动手写,那么解题思路就理不清楚,从而认为它是难题.束手无策。实际上只要在草稿纸上,把题目里条件之间的关系一一列出来,再经过分析推理就可以解决。本文两个例题可以说明解题时,不仪要用眼看,用脑想,还要动手写,把思路写出来。理清楚,就可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很多教学参考书和学习指导书中都能看到这样的一个题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