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68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37篇
教育   19908篇
科学研究   1062篇
各国文化   26篇
体育   124篇
综合类   320篇
文化理论   41篇
信息传播   1699篇
  2024年   140篇
  2023年   595篇
  2022年   641篇
  2021年   688篇
  2020年   726篇
  2019年   636篇
  2018年   337篇
  2017年   577篇
  2016年   743篇
  2015年   1181篇
  2014年   2608篇
  2013年   1815篇
  2012年   1967篇
  2011年   2279篇
  2010年   1712篇
  2009年   1539篇
  2008年   1722篇
  2007年   1093篇
  2006年   704篇
  2005年   509篇
  2004年   266篇
  2003年   215篇
  2002年   187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文本解读是指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通过阅读文本与作者及作者笔下的人、事、景、物进行心灵对话。本文中的文本基本解读是指准确读懂文本的信息。包括:思想情感——准确理解隐藏于文本内容之中的思想,包括作者和文本本身具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语言内容——准确了解文本所表现的客观事物。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不会变成  相似文献   
142.
《学周刊C版》2017,(13):138-139
课堂教学中的文本解读中存在一些误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师要教会学生找准文本解读的突破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文章标题、课文提示、课后练习、关键语句、文章结构、主要人物作为突破口进行阐释,就能让学生打开文本,走进文本,解读文本,从而能提高课堂阅读效率。  相似文献   
143.
冗长的小作文星期五放学的时候,谷老师布置了两篇作文,一篇写人,一篇记事。谷老师说:"这次留的是小作文,各写四百字就好了。"  相似文献   
144.
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由于“复合距离”(文本作者和学生的距离、文本和学生的距离、教师和学生的距离)较远,就使得课堂枯燥沉闷,呆板无趣。久而久之。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了厌倦情绪。文言文教学的效率也越来越低。  相似文献   
145.
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是新课标高考试卷中比较难的一道题。题型全是四选一的选择题,每一个备选答案都设计得似是而非、云遮雾罩,答题时,稍有不慎,就会满盘皆输。笔者在组织学生复习时,摸索出了这样一种答题思路:一读——二找——三判断。读分两步:读文本,读题。读文本宜用速读法。考生读完考卷所给800字左右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6.
语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一起细读文本的过程。语文教学的“语文味”,也就体现在对语言文字的一番“咀嚼体味”之中。  相似文献   
147.
杨全兵 《学语文》2011,(3):15-16
新课改下,老师要使自己成为课堂上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管理者,让课堂成为师生对话的舞台,共同进步的桥梁,但这都必须建立在共同学习教材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如何创造性地用活教材、用精教材、用好教材,以人为本智慧教学。用学生喜欢的方式,上好学生喜欢的课文。切实有效的提升学生语文听说读写能力与综合素养(情感道德、人生智慧等),这是我在教学中常常思考并着力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8.
阅读教学中,存在三类主体:师生双方,和文本背后的主体——作者。阅读实际就是这三者进行相互对话的过程,即师生之间的对话生本之间的  相似文献   
149.
传统的教学主要局限于文字,带领学生学习文字,理解文本是教师在课堂上要完成的主要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图像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图像是起到了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50.
近年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强调文本进入、强调课堂生成、强调气氛活跃,使离家出走的语文终于走到了回家的路上。但这三个方面都有相应的另一面,就像踩跷跷板,要想站上最高点,必须站到支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