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5篇
教育   322篇
科学研究   402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15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绿色超级稻的战略构想 “IR8”。对许多人而言,这个字母和数字的组合不代表任何意义。然而,它却代表着水稻育种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它的应用与推广更是世界农业史上的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42.
“喜新厌旧”是人们欣赏作品的平常心理。“新”能满足人们的求知欲、好奇心以及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43.
我国人均耕地只及世界人均的1/3。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人地矛盾日益尖锐,保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粮食安全的压力愈益严重。缓解矛盾采取的保护耕地、控制人口等综合措施中,提高单产是最主要的出路,是农业科技研究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44.
山东省禹城市粮食生产资源利用效率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粮食生产资源利用效率研究是实现粮食稳产、高产的前提,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理论基础。对不同条件下的作物生产潜力准确估算和适宜的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是粮食生产资源利用效率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文采用PS123作物生长模型进行作物生产潜力计算,根据山东省禹城市实际状况,确定了模型输入参数,计算了研究区玉米、小麦和大豆的光合、光温、气候和气候-土壤生产潜力,采用作物结构订正计算区域粮食生产潜力。考虑粮食生产中光热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社会经济资源等方面,从准则层和因子层两个层面构建了粮食生产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模型,确定了各评价因子的目标值和权重,对禹城市粮食生产资源利用效率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①山东省禹城市光合生产潜力52 784kg/hm2,光温生产潜力11 023kg/hm2,气候生产潜力8 377kg/hm2,气候-土壤生产潜力6 450kg/hm2,对这3种作物的实际产量进行结构订正得到该市1999年~2001年粮食平均现实生产能力为6 244kg/hm2,禹城市粮食生产潜力较大; ②制约粮食生产稳产、高产主要自然因子为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劳动生产率、化肥利用率和产投比的低下是主要的社会经济限制因子。根据不同的限制性因子,本文提出了单项资源利用技术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5.
种植等高绿篱是丘陵山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较为理想的经营措施,是防治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的有效手段.由于绿篱植物的引入,存在着绿篱植物与作物之间的抑制或促进作用,尤其是两者之间在养分、光、水和气方面的竞争作用,又成为植物篱推广应用的限制因子.本研究选用豆科紫穗槐和禾木科香根草为绿篱植物,间作小麦、大豆,设置单作、板隔、网隔和无隔4个处理.借助同位素示踪技术,测定绿篱和作物养分含量及吸收量.研究结果表明:香根草、紫穗槐对小麦N吸收影响不大,香根草不利于大豆N吸收,紫穗槐对大豆N的吸收有利;香根草抑制小麦P的吸收,促进大豆对P的吸收,紫穗槐对小麦、大豆P吸收都有利;香根草、紫穗槐对小麦、大豆K吸收起促进作用;香根草对N的竞争和对P、K的吸收能力均强于紫穗槐,而对N的吸收能力弱于紫穗槐;两种绿篱对小麦影响弱于小麦个体间的影响,对大豆的影响强于大豆个体的相互影响.这些揭示了紫穗槐和香根草对小麦、大豆之间的养分促进与竞争特点,为丘陵山区植物篱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6.
植物驯化与我国文明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物的栽培是农业起源和人类定居的重要标志之一,人类生活资料的获得也从原先的狩猎、采集等带有掠夺性的方式进入以种植和养殖为主的生产性经营方式。自从人类栽培植物以来,各类家作物,尤其是粮食作物、纤维作物和各种蔬菜水果就开始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们。对于它们的起源和传播研究无疑将对我国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有重大的意义。由于现在相关的资料调查还有很多欠缺,这方面的研究还是许多工作要做。本文仅就笔者所见的一些资料对早期我国栽培植物的起源和发展做一些非常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7.
小木 《百科知识》2006,(4X):42-43
过去转基因作物和食物引起激烈争论的原因之一是,这类作物可能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比如,在作物中转入其他物种的毒素以抗御病虫害。其中把土壤苏云金杆菌(Bt)毒紊转入棉花、玉米、水稻等就是一个很常见的遗传工程技术。但是,反对这种生物技术的人认为,这样的转基因作物固然能抗病虫害,也可以减少杀虫剂的使用。  相似文献   
48.
从航天诱变的特点、主要因素和航天育种的生物学效应、研究现状等方面概述了国内外水稻航天育种研究的进展和成就,并就我国航天育种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展望。  相似文献   
49.
《中国科技信息》2003,(10):42-42
根据国际农业生技应用推进协会年报(ISAAA)指出:全球基因转殖作物2002年成长惊人,再创历史新高,比2001年增加12%,总种植面积为5870万公顷,自1996至2002年的7年间,种植面积增加了35倍,分散在美、加、阿根廷、中国、南非、罗马尼亚、澳洲、墨西哥、保加利亚、西班牙、德、法、乌拉圭、印尼、印度、哥伦比亚及洪都拉斯等17个国家。  相似文献   
50.
李英 《云南档案》2011,(8):23-23
<正>7月28日,73岁高龄的曲靖籍诗人、作家张国富向市档案馆捐赠了其创作的大部分精华书籍14部26册。张老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中国诗歌学会、云南省文学作家协会、云南省电影评论学会、中国作物学会、中国养蜂学会等学会会员,高级农艺师。1938年出生于曲靖市富源县,他以农业科技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