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2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生物科学     
《中国科技信息》2006,(10):52-58
生理学与基因组学:走向系统生物学;棉铃虫齿唇姬蜂对植物挥发物和寄主性信息素腺体化合物的EAG反应;秦岭川金丝猴的母系投入与生殖性别偏倚;值得注意的中国南部植物;元宝枫生长旺季树干液流动态及影响因素;山顶洞人与现代华北人头骨非测量性特征比较及中国更新世晚期人类演化的一些问题;MDR1基因多态性及其临床相关性研究进展;TIMP-2在毕赤酵母中的克隆与表达;铜胁迫对玉米幼苗生长、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基因调控网络数据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微阵列技术获得了大量的基因表达数据,为基因调控网络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基因表达数据分析成为目前生物信息学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利用教学模型和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分析基因表达数据之间的关系,构建合适的基因调控网络模型来模拟生物系统的行为,从中发现生物学规律,进而认识生命现象的本质,成为了生物信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介绍了基因调控网络构建中常用的基因表达数据分析方法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系统生物学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生物学的一个新领域,系统生物学的兴起及发展为研究生命活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和方法,它将各种组学的方法综合起来,通过高通量的实验手段,从转录组、蛋白质组、代谢组等方面多层次、全方位地对生物体内的生命活动进行检测,同时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和手段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及整合,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的生命活动进行模拟,以期系统地研究和阐明生命活动的规律。本文简单介绍了系统生物学的现状,研究的内容及方法,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4.
陈竺 《科教文汇》2005,(11):1-1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由以前的个别生命现象的研究向系统生物学和整合生物学发展,强调整合性和复杂性研究.定基化和多学科的交叉。他说.生命复杂系统的最重要的特征不在于它非常复杂的个别组成成分.而在于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和这种关系形成的动力学,系统功能的综合要高于每一个子成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2008年10月27日,我生命中第一次离开祖国,带着对亲朋好友的不舍,带着对异国他乡的向往,带着对课题研究的执著,前往比利时根特大学分子生物医学系,在百感交集中开始了为期一年的留学生活。作为学校的第一批联合培养博士,我倍感自豪,也尤为珍惜这一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  相似文献   
16.
哈尔滨医科大学李霞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生物信息学专家,二十余年来致力于重大疾病的生物信息学与计算系统生物学研究工作。她主持建立了国内一流的生物信息学科研与教学团队,并带领团队在复杂疾病关键基因发现和通路重构、重大疾病分子标记物识别、疾病相关miRNA-转录因子协同调控紊乱、遗传疾病基因组和表观组异常与发病机理研究、疾病集成分析平台与数据库构建等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研究工作,并具有较高的国际影响力,为国家基础医学研究,特别是定量医学和计算生物学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2013年5月,她荣获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基础医学科研创新奖。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1月15日是中国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绘制完成新闻发布会五周年纪念日,向仲怀院士和他的科研团队用普通而特殊的方式度过了这一天——默默地工作。带着对这个敢于拼搏与创新的团队的崇敬与祝福,本刊摘选了由西南大学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编著的《丝路》中的部分文字和图片,期望在2009新年即将来临之际与各位同仁分享向仲怀院士及其团队带给中国人的骄傲与喜悦、启迪与鼓励。  相似文献   
18.
系统生物学范式:中西医结合路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西医结合问题一直是医学界焦点,但由于基本理念和具体实践的差异使二者很难结合。系统生物学既有西方现代科学基础,又与中医基本理念相契合,使中西医结合成为可能。系统生物医学可以成为贯通中西医之桥梁,前景广阔但还存在一定局限。中医学应该融合系统生物学和现代西方医学的理论成果,向“未来医学”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由于“明明白白”的西医的介入和冲击,中医药一度 让国人失去信心。但随着科技鉴别手段的进一步发展,人 们重新开始认识和评估中医药  相似文献   
20.
<正>Personalized Medicine Technologies based upon Systems Biology are now embracing rapid development.Precise and timely monitoring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ritical diseases such as tumors allows us to perform precise classifi cation of disease-associated molecules and personalized treatment,and to promote the medical pattern to transform from treatment-based clinical medicine to early detection-and intervention-oriented health sciences.1.Scientific connotation and significance The concept of"Personalized Medicine"was first brought up in the 1970s.Targeting therapy for tumors,an example of personalized medicine,made its first official appearance in the late 1990s.In 1997,Science magazine defi ned"personalized medicine"as"application of medication tailored to patient’s genetic components".In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development o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