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9篇
  免费   5篇
教育   4469篇
科学研究   276篇
各国文化   73篇
体育   141篇
综合类   185篇
文化理论   51篇
信息传播   38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434篇
  2013年   348篇
  2012年   395篇
  2011年   594篇
  2010年   486篇
  2009年   429篇
  2008年   508篇
  2007年   373篇
  2006年   271篇
  2005年   194篇
  2004年   181篇
  2003年   191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31.
三个世纪以前,伟大的作家曹雪芹,经历了由“锦衣纨绔,饫甘餍美”到“茅椽蓬牖,瓦灶绳床”的生活,在贫病交加的境况下,给我们留下了一部伟大的作品——《红楼梦》。《红楼梦》问世以来,伴随着“谁解其中味”的对知音的寻觅和呼唤,引起了三百年来人们对他的探索和应答。而且这种探索和应答应读者的眼光不同而不同。胡适在《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一文中认为,  相似文献   
932.
当代著名作家刘心武于1993年开始发表研究《红楼梦》的论文,并将研究成果以小说形式发表,十多年来坚持从秦可卿这一人物入手解读《红楼梦》,开创出“红学”的“秦学”分支,引发了一个争论的热潮。本文于自己阅读《红楼梦》真实感受,就论证方面、自相抵牾、理解方面的所谓事实歧误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933.
<金瓶梅词话>与<红楼梦>,均是我国古典小说长廊中的耀眼奇葩.前者在小说世界所构筑的英雄梦幻、神魔斗法的虚幻图景中异军突起,将笔墨重点放在对离合悲欢、世态炎凉诸最接近世人生活之本真样态的涂抹之上,为人们认识生活之真相、为后世小说家如何表现生活开辟了一条切实可行的绿色通道;后者努力在借鉴别人创作经验的基础上,熔铸个人之风格,"写个个皆知,全无安逸之笔,深得<金瓶>壹奥",最终登上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将两书作比较研究,意在追索世情小说发展、演化的轨迹,并力图勾勒出一个大致线索,以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934.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一个不得不谈的人物,本文分析了薛宝钗温柔敦厚、会做人、懂得中庸之道的人格特点.从文化人格理论来看,她的人格成因,是当时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结果;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来分析,她的人格成因源于满足潜意识心理--安全感的需要,正是对安全感的需要,才会促使她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符合当时封建伦理的人格模式.  相似文献   
935.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水具有创生万物的生殖原初意象。《红楼梦》中充斥着大量的水喻。作为《红楼梦》中蕴涵丰富、在在而有的水意象,曹雪芹赋予其以韵味独特的幽深寄寓。水生万物的生命隐喻被作者匠心独运地化入文本的构建之中。  相似文献   
936.
同学少年:11:10:46听说你小小年纪却有个绰号叫"长老",这是怎么回事?王黎冰:11:11:13呵呵。可能是因为我的文字和大多数同龄人相比,太过平实,不够"叛逆"、不够"时尚"吧。对于现在流行的"玄幻"类作品,我既不喜欢读,也不喜欢写。同学少年:11:14:25"反潮流"并不一定是坏事,《同学少年》的很多读者朋友都很喜欢你朴实无华  相似文献   
937.
文章将尤三姐与林黛玉合在一起作整体观照,从民间女子与闺阁女子的角度,分析她们的文学、文化渊源,比较二人之死的不同情形,并从柳湘莲与贾宝玉的角度来看二人之死,廓清对尤三姐的误读,重新认识宝黛爱情,试图对《红楼梦》中尤、林这两个文学形象及其爱情作出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938.
文章首先比较了《儿女英雄传》和《红楼梦》中所要彰显的“情”的不同含义。同时分析文康与曹雪芹对待“情”的不同态度。文康是将“人情”与“天理”时举,以“天理”规定“人情”,以“人情”彰显“天理”,人为地消弭了“情”与“理”之间的二元对立与矛盾冲突,并在“儿女”与“英雄”的完美结合中,走向喜剧的结局。而曹雪芹的思想则要复杂得多,简单地说,他是在“情”与“理”的对立中凸显了人生的悲剧,这也是造成两书悲喜异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39.
戏曲《牡丹亭》和长篇小说《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两部里程碑式的情爱作品,文章主要对作品主题和内容体现的爱情观及杜丽娘与柳梦梅、林黛玉与贾宝玉体现的爱情理想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940.
悲剧是文学永远的神圣领地,悲剧的美学倾向在西方和中国却大有差异。王国维是将悲剧这一美学概念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其《〈红楼梦〉评论》是开创“用西方理论来阐释中国文本”学术范式的范本。王国维将《红楼梦》划归为“第三种悲剧”,并赞其为“彻头彻尾之悲剧”。他对《红楼梦》悲剧价值的挖掘视角和研究方法与其西学背景密不可分,尤其与他对叔本华、康德等西方哲学家思想的汲取和融合有重要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