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0篇
教育   99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142.
入主红楼高三那年初秋,暑热未消,热情未减,学长学姐已奔向各自的人生,头也不回。在他们离开的那一天,高三楼已完全属于我们。每天清晨,走到高一、高二与高三楼的分岔口,都会刻意整理衣衫,骄傲之情溢满脸庞。雄赳赳气昂昂地迈向红楼,留下学弟学妹们艳羡抑或感叹的一片眼神……  相似文献   
143.
在唐代进行题咏诗创作的诗人中,晚唐诗人张祜以82首之数量,而成为唐代大量创作题咏诗的第一人。从题咏的对象言,张祜的题咏诗大致可分为五类:寺院禅林类,是张祜结缘佛禅、交游僧侣的结果;亭台楼阁类。除纪游外更兼景物描写的艺术特质;凭吊历史类,抒发了诗人对于现实的不平之愤;园林山居类,可与山水田园诗派的田园诗媲美.而题画类。则是作者审美思想的具体反映。其中,寺院禅林、亭台楼阁、园林山居三类.对中晚唐交替时期山水诗的繁荣与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在艺术方面,张祜的题咏诗以对仗精工、境界多样而著称。  相似文献   
144.
梦隐 《科学文化评论》2009,6(2):123-128
“五四”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们也赋予了它过多的承负。 在准备这篇介绍性文字时,笔者本想再次探访位于北京沙滩(现改名为五四大街)的老北大校部、文学院和图书馆所在地的红楼,以及楼后当年学生们集合出发的民主广场,不意被告知旧址正在全面维修之中,改造翻新后的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将于“五四”九十周年前夕对社会重新开放。本期的封面就是红楼的正面进口。  相似文献   
145.
吴萍 《现代语文》2009,(9):33-33
时代飞速发展,网络、电影、电视成了学生获耿信息的主要渠道,而想让他们静下心来读点名著似乎成了奢求。是什么降低了高中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教师抱怨在应试教育下老师的评价机制让语文教学充满了功利性,学生抱怨厚厚的名著艰涩难懂,看不下去。面对如此矛盾,难道让高中生读点名著真的就成了奢望吗?  相似文献   
146.
《上海集邮》2007,(12):35-36
达·芬奇论诗与画,曾说:"画是哑吧诗,诗是盲人画。"由此,为了让画能"开口",其标题应该是"诗",必须是诗。1981年11月,T69《红楼梦——金陵十二钗》问世。其中-11,有两个图名:一为《可卿春闲》,一为《可卿春困》。前者见于2005年及其之前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后者见于邮票本身。  相似文献   
147.
在洱海的东南西北岸边,历史上曾建有四座颇负盛名的楼阁,即天镜阁、珠海阁、浩然阁、水月阁,四周遥相呼应,构成环洱海一组完整的美景,被誉为"洱海四大名阁".这四阁各具特色、造型优美,均面对烟波浩淼的洱海,一年四季,帆樯浩渺,渔樵掩映,占尽无限风光,加之每一阁都有动听的历史掌故和优美的民间传说,惹得历代骚人墨客选胜登临,即景吟哦,题咏点染,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赋、楹联;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更使四阁添色生辉,成为大理环洱海游览的著名风景名胜区.……  相似文献   
148.
中华文化学家、红学大师周汝昌先生从事学术研究超过62年,著作等身,至今91岁,仍笔耕不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特色.2009年11月19日上午,笔者和北京大学若名教授龙协涛拜访周汝昌先生,请周先生结合<红楼梦新证>、<红楼艺术>等著作,谈了他的治学方法.在谈到<红楼梦新证>研究的指导思想时,周先生说主要有二,一是孟子的教导:"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二是马克思的教导:治学要占有一切媒介.具体的研究方法:第一,重证据.不迷信证据,要分析证据,要了解证据的本身;第二,重感悟.证据重要,感悟同样重要,中华治学绝不是证据是一切,它有很多方面的精神、学力、修养、感悟的能力.本来两个相隔甚远的问题,你一下子悟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感悟.你聚成了一股力量,就可能有所成就.当谈到<红楼艺术>研究方法时,周先生说:用西方的所谓人物刻划、性格分析等方法解决不了<红楼梦>的问题,我把西方的方法放在一边,运用中华文论、诗论、画论等对<红楼梦>的写作艺术进行研究,等等.采访场而激情昂扬,令人感动、吃惊.  相似文献   
149.
早在清代,就出现了将《红楼梦》改编成戏曲的文学现象。清代红楼戏在结构安排、内容表达和语言风格上存在着诸多共同点,本文将从创作主体的角度探讨清代红楼戏改编特点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0.
玉簪话妙玉     
<正>红楼中妙玉,她非四大家族中人,但她却是一身孤高自许的气质。你可曾听闻一种花名玉簪,因形似姑娘发髻上别的玉簪而得名?其色泽若上好的羊脂玉,又似仙人一尘不染的衣裙。自古常以它来比喻品质冰清玉洁的人,常说它是瑶池仙子发间的玉簪。想来以此花去喻妙玉最为合适不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