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6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语文课堂必须有作为语文"文化"的氛围、底蕴、品位,只有这样,听、说、读、写,才能以此为依傍次第展开。笔者分别从课始导入、课中重点、课尾拓展三个方面来简述。方式一:课始导入文化引领笔者曾经执教古诗《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从课前谈话开始,浓浓的文化味就在教室里、在学生的心里弥散开来——【教学采撷】因为上课地点是通州区的一所小学,所以谈话就围绕通州开始。教师说:  相似文献   
282.
语象是不脱离语词或词组的具词性形象,意象则是艺术家、接受者的心象,以及艺术作品中艺术形象的一种。在语言艺术中,语象通常是意象建构的基础色块和基本的造型单元,但存在着意象的建构不依赖语象的情况。诗词研究中,"物象"一词出现的频率很高,不过,这个语词很少在被准象运用,大多是意象和语象这两个术语的误用或滥用。本文以杜甫《绝句》为例,对此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83.
刘艳 《文教资料》2012,(24):4-5
在文学的通俗界定中,宋朝以词为盛,成就高者颇多,华彩篇章,举不胜举。流传很广。而在宋文坛上名不见经传的僧人志南以一首名为《绝句》的七言诗为逐渐归于平淡的宋朝诗坛增色不少。该诗所表现的意境之美,值得细细品鉴。  相似文献   
284.
据传说,唐代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在一个下雪天同到旗亭(酒楼)饮酒,见有梨园伶官多人偕同一些歌女也在那里饮宴。三人相约,听歌女所唱歌词中谁的诗最多,每歌一曲,画壁为记。起初,有两位歌女分别唱了两首王昌龄的绝句,有一位歌女唱了一首高适的绝句。  相似文献   
285.
和学生一起学习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说到"窗含西岭千秋雪"这一句的时候,学生说不懂。我是这样跟学生解释的:"西岭",是一座山的名字。"千秋  相似文献   
286.
古诗距离我们,年代久远,短短的几行字,包含的意思却很丰富。抽象的内容与呆板的形式让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甚难理解。因此,我常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来教古诗,学生兴致勃勃,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我用“文化快餐”的形式和学生学习古诗《绝句》后,学生终生难忘。《绝句》用28个字描写了杜草堂春天里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色,包含的景物有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岭、雪、河流、船……描绘的颜色有黄、白、翠、青。和学生学习这首古诗时,我利用学生常见的食物,根据古诗制作了一份“文化快餐”,拿到课堂,供学生欣赏、品尝,让学生在色香味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287.
孙海燕 《师道》2007,(3):27-27
学完了杜甫的《绝句》后,我便准备布置本节课的作业。“同学们,这首诗你们学得都很好,今天的作业是……”“老师,还是由我们自己定吧!”学生七嘴八舌,兴致很浓。  相似文献   
288.
杨映红 《文教资料》2006,(22):69-70
每一种诗体都有它自身特具的法式,从而制约着它的美学性能。本文着重从绝句与律诗的篇幅构思、结构布局、语言风格等特性出发,对两种诗体的审美特色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