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6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韩愈绝句在广泛继承前人创作经验的基础上,融入自己古文、古诗创作的成功经验,以不同惯常的"奇崛"之法创作绝句,呈现出语奇、象奇、句奇、章奇、境奇、意奇、式奇的艺术特色,确立了绝句"奇崛"的审美规范.  相似文献   
72.
绝句是唐诗中的精品,其中不少诗歌的结构本身就极富诗意。这里所说的结构主要是从文学题材的三要素情、事、景和时空关系处理的角度而言,这种分类既有利于诗歌作品的阅读、理解和欣赏,也有利于分析其深层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73.
上元二年写作于草堂时期的《戏为六绝句》是杜甫最重要的论诗著作,在《戏为六绝句》中杜甫提出了“亲风雅”、“当时体”等观点,“亲风雅”、“当时体”等主张对杜甫草堂时期诗歌思想的多样化和艺术形式的升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使杜甫的草堂诗体现出了“诗史”的特征。  相似文献   
74.
彭怀松  韩晓光 《学语文》2007,(2):43-43,38
在古代叙事诗中,话语描写是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如《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刘兰芝夫妇的对话,《石壕吏》中差吏与老妪的对话,《琵琶行》中诗人与琵琶女的对话等,都写得十分精彩。相对说来,在以抒情写景为主的绝句中话语描写则比较少见。这主要是因为绝句篇幅精短,字数有限,很难容纳话语描写的具体内容。但是也有不少诗人善于“螺蛳壳里做道场”,在极为有限的语言空间精心剪裁,巧妙穿插人物对话,以取得某种特殊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75.
诗歌之美     
阳光弥漫着整个午后,我捧着一杯清茶,春染杯底,绿掩夏池,不时还有绝句萦绕在耳旁,令人心旷神怡。"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刘禹锡在《浪淘沙》中这样描写道。是啊!遭受不公正的迁谪待遇,也不都会如泥沙一样沉人江底,也有努力奋争搏击不已的,人生就是这样,不能以  相似文献   
76.
李秉鉴 《语文知识》2002,(1):47-47,46
清人刘熙载在论及绝句的曲折婉转表现方法时说道:“绝句取径贵深曲,盖意不可尽,以不尽尽之。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如睹影知竿乃妙。”(《艺概》)其实这几种“贵深曲”的方法并非只限于绝句,而是通  相似文献   
77.
韦秀芳 《学语文》2002,(5):17-17
绝句是唐代的新诗体,是中国诗歌后起的体裁,它起源于歌谣,初唐始正式形成,遂风靡天下,成为“抒情诗的最好形式”。清人王夫之说:“自唐以后,不能作七言绝句,直是不当作诗。”(《姜斋诗  相似文献   
78.
明代著名诗人、“后七子”的领袖李攀龙的《沧溟集》共收入绝句诗 385首 ,是绝句史上的大家。他的绝句诗学习和继承了唐绝句名家们的创作经验并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从而成为明诗中的一枝独秀 ,在绝句发展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但由于他把格高调古作为创作的唯一标准 ,过分强调对古法、古语的继承而乏创新 ,因而妨碍了他的绝句取得更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79.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批评了历代不少重要诗人,其对陶诗的评价,由诗品及人口、由表及里,在探究其旨归的同时,揭示出陶的诗风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80.
本文从杜甫《戏为六绝句》对“如何看待文学家个人创作的发展”、“如何看待某一文学现象的发展”、“如何看待整个文学史的发展”三个问题的认识谈起,揭示了杜甫关于文学的继承与发展观点的实质是“别裁伪体”、“转益多师”,阐述了杜甫诗歌理论对“文学的微观进步与宏观无进步”观点的最早探究,进而对这一观点进行深刻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