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9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教育   10839篇
科学研究   98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92篇
综合类   223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449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261篇
  2022年   356篇
  2021年   456篇
  2020年   390篇
  2019年   270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213篇
  2014年   707篇
  2013年   599篇
  2012年   880篇
  2011年   975篇
  2010年   855篇
  2009年   954篇
  2008年   1306篇
  2007年   1095篇
  2006年   700篇
  2005年   634篇
  2004年   187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吴凤娟 《文教资料》2014,(5):37-38,42
本文以苏教版初中和高中语文教科书为研究对象,对十一册书的课文作者性别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中学语文课文的男性作者远远多于女性作者。女性作者所占比例较小的原因是复杂而深刻的。本文试图探讨导致这种差异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62.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国际理解和友好”组织教材内容,强调了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之间人们的相互理解、宽容、尊重与帮助。选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精读课文《太阳是大家的》是儿童诗,借世界各地儿童共有一个太阳来表达对和平的热爱;《一面五星红旗》《卖木雕的少钎》是叙事性文章,反映了外国朋友对中国人民的友好和尊重;  相似文献   
63.
2010年9月,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在我省全面实施。通过一学期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1与必修2的教学,本人疑惑多多,思考多多,收获也多多。为更好地把握好课改的契机,以下结合新教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函数的应用问题、立体几何初步的证明问题、解析几何初步中几个关键公式的处理中的疑、思、获,谈谈自己的认识与体会,以期能对课程改革实验教学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4.
我小时侯常常听父亲对别人说:“报纸乱写、历史乱写、教科书乱写。”我不知道父亲是否乱讲,但我也真不知道报纸、历史、教科书是否真的乱写。不过从此我看到任何白纸黑字的事物,我不会立刻认为是真理,一切事实必定等到自己亲自证实才相信,从小就养成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65.
66.
面孔     
■蒋维乔:为我国引入职业教育的早期开拓者蒋维乔(1873-1958),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出版家。曾担任商务印书馆编辑,从事新式教科书的编写工作;民国成立后,任教育部参事;又任江苏省教育厅厅长、东南大学校长等  相似文献   
67.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四、五年级各册,都独立设置了“找规律”的内容.“找规律”的教学旨在唤醒学生已有的数学学习方法和经验,教会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情境与现象中感受和抽象数学知识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68.
周期性是三角函数最重要的性质之一,虽然教科书中给了周期函数的定义,但学生对周期函数的有关问题却知之甚少,下面我对有关周期函数的问题进行简要概述,以开扩学生的知识视野,满足学生的求知要求.  相似文献   
69.
<正>探究活动课是新课程改革后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不管是人教版、人民版还是北师大版的高中历史教科书,每个模块都有1~3节探究活动课。高一下学期,我们高一历史备课组参照人教版历史必修二,以《中国民生百年变迁》为主题开展了一次探究活动课。此次活动前后历时一个多月,主要过程可以  相似文献   
70.
曹兰 《学子》2014,(13)
正"美文",一见这词,就有一种优雅的、美好的感觉。对它的理解,有两种解释:一是就文体说,指的是艺术性的散文,或者叙事,或者写景,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但都为了抒情,或者说都要抒情。另一个是美丽的文章,就是要文辞美丽,要有文采。而对于"诵读"我们或许更多时候将它与"朗读""朗诵"混为一谈。其实不然,对于教学中的"诵读"有其独特的特点。新课程标准中对于小学生"读"是这样要求的:第一学段,要求学生"学习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