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92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84篇
教育   6629篇
科学研究   1837篇
各国文化   24篇
体育   822篇
综合类   433篇
文化理论   82篇
信息传播   2196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68篇
  2015年   333篇
  2014年   741篇
  2013年   646篇
  2012年   820篇
  2011年   964篇
  2010年   775篇
  2009年   855篇
  2008年   1064篇
  2007年   839篇
  2006年   716篇
  2005年   678篇
  2004年   523篇
  2003年   411篇
  2002年   327篇
  2001年   262篇
  2000年   256篇
  1999年   142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对第27届奥运会中法男篮比赛中国队失利原因的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数理统计和分析归纳等方法,对中法两队在第27届奥运会比赛中队伍结构和技战术运用的结果进行综述,找出中国队比赛失利的原因,以供参考.研究认为:中法两队在参加国际大赛的场次上有明显差异;在技术运用方面,中国队投篮次数远远少于对手,投篮命中率显著下降,全队失误较多;在战术运用方面,防守战术安排失策,缺乏攻击性,针对性不强.进攻的攻击点少,打法单一,应变能力弱,是中国队在与法国队比赛中失利的原因.  相似文献   
32.
通过对"2001年全国青年男子篮球联赛(朝阳赛区)"共计15场比赛的临场技术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和对比,反映我国北方青年男子篮球队在比赛中技战术运用的现状,探讨各队之间的共性与个性,供研究和训练参考,同时对北京体育大学校男篮代表队现状与发展对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3.
刘江  周建安  刘长虹 《体育科学》2003,23(4):52-54,64
采用文献研究、临场技术统计和灰色统计法,对排球运动员的运动技术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灰色系统理论,把比赛统计数据做多次累加处理后,运动员技战术发挥水平变得有规律可寻,建立预测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4.
2003年四大洲花样滑冰锦标赛中国男子单人滑实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对2003年四大洲花样滑冰锦标赛的技术统计分析,找出中国男子单人花样滑冰目前所存在的差距与不足,为中国男子花样滑冰能够有针对性地备战第20届冬奥会取得好的成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5.
通过高考总分简单的累加,不能准确反映各科课程难易,可能导致不能公平录取的结果。本文提出了用某门课程的实际考试最高分与平均分的衡量产生加权3总分的统计方法,试图更加客观地反映考生真实成绩。  相似文献   
36.
人体惯性参数的实测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体惯性参数是进行生物力学分析、人类工程学等工作时均需要的人体基本参数。通过活体的实际测量 ,比较中国人体惯性参数和国外人体惯性参数所计算人体总重心位置的差异 ,经统计学数据处理来验证中国人体惯性参数的可靠性 ,研究表明 :中国人体惯性参数比国外人体惯性参数更加适应中国情况 ,应对中国人体惯性参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7.
38.
39.
十年图书馆学译文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0.
肖峰 《军事记者》2001,(7):22-22
“已经这把子年纪了,才做这么多,唉!’’这是人民日报高级记(后任《经济日报》总编辑)艾丰,在自己的新闻作品集《思考的笔》一书前言中说的话。艾丰这番自责的话,表明了他对新闻事业的责任感和对自己创造性劳动的高标准。光阴如梭。作为一个记,谁都想在有限的生命中不断冒出创造的火花。然而,人的创造期并非在中老年,而是从青年就开始了。国内外的统计概率表明,科学创造的最佳年龄区是25—45岁,峰值年龄为37岁。我们看中国新闻界的一些名记、名作家、名评论员,发表成名之作时没有一个超过45岁的。“民初三大记”之一的黄远生,16岁为秀才,20岁中举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