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8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18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4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1.
古代中国县级以下基层组织形态的研究向来是中国古代史研究中的薄弱环节,而汉唐间此类问题的研究则显得尤为薄弱.不过自20世纪初至今,国内外学界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成果,而研究和争论主要围绕着乡、里、亭、村等事物展开.其中某些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有些问题仍然存在争议;而在个别问题的论证过程中,学者们似乎忽视了一些可能对其结论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比如中国各地的地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312.
说明了密州、徐州、黄州三个地方的三个快哉亭都是苏轼命名的,并着重探讨了苏轼避而不提徐州快哉亭的深层原因,揭示了李清臣同苏轼的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313.
秦汉的亭除了逐捕盗贼和供客止宿外,还具有关卡和邮驿组织的职能;亭长是在战国、秦时亭尉、校长的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来的。秦时校长实即乡亭之长;汉初以后,都亭、乡亭之长均称亭长,校长则成了陵园令长之属吏。亭父身份为吏,与亭卒求盗不同,或即亭长的别称。亭长的地位在汉代(特别是东汉)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14.
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已逐步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主要讲解了一种多元化太阳能公交站亭供电系统的设计,以南京地区的日照天数作为参照进行了系统的配置和设计,作为公交车站照明系统的一种尝试。若把多元化公交站台光伏候车室投入使用,将会极大的方便人们的生活和减轻目前能源需求的压力。  相似文献   
315.
唐前志怪小说中有一类以亭为题材的故事,它包含亭、人、鬼三个构成要素,主要以亭为叙事背景,通过人、鬼的特定行为体现互助或对立的人鬼关系.亭题材小说是唐前时期特殊的社会产物,蕴藏着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亭元素也因此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亭题材小说不仅是唐前志怪小说中的瑰宝,也影响了后世亭题材小说的创作.  相似文献   
316.
和亲王弘昼为雍正帝第五子,在昭梿所著《啸亭杂录》中,被描绘为一副性格暴戾、行事乖僻的荒唐形象,《清史稿》将此用作弘昼之传,而学界也广为征引,使其"荒唐王爷"的形象就此形成.然而,档案、文集和实录等官私文献中却展现了一位勤学博文、仁爱谦逊、恬静寡欲的正面亲王形象.这种巨大反差,既与乾隆时期皇权空前强化、王权急剧式微的历史...  相似文献   
317.
柳宗元《法华寺西亭夜饮》与《法华寺西亭夜饮赋诗序》,一文一韵,确乎坦露柳公的内心世界,文则清丽,诗则含蓄,有禅意,有悟觉,有愉悦,有哀愁,表愤懑忧恐之意,蕴惺惺相惜之情。最后似达“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晨诣超师院读禅经》)之境,给后来者以多维的思考。  相似文献   
318.
在《群芳亭》这部作品中,赛珍珠以吴府这个封闭空间为背景描绘了吴太太不断探索自我精神和构建自我身份的过程。过去的研究大多认为吴太太完成了自己的身份转化,从一个缺乏自觉意识的封建女性转化成为一个精神自由的独立女性。但首先吴太太的自我仍被家族这个牢笼所围困,不过是在牢笼上粉刷了一层人道主义精神的金粉;其次吴太太从卧室中搬离使身体得以解脱,却又将其他女人捆绑于床榻之上;最后吴太太看似在书斋中解放了自己的思想,只不过是将禁锢自己思想的锁从封建思想换了“安德雷思想”。  相似文献   
319.
通过几个具体实例简单介绍了巧妙应用泊松方程、坡印亭矢量及合理选择坐标系来分析解决一些枯燥电磁场问题的技巧。  相似文献   
320.
鲁迅的《病后杂谈》是一篇被当时的审查官“悬头”的长文,这篇文章发表的曲折过程给鲁迅带来了极大的震动,甚至由此拒绝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的编选工作。在鲁迅自己的记录中,《病后杂谈》的篇幅和段落数有模糊不清的情况。本文通过对鲁迅的日记、书信、手稿及相关人士回忆的考求,对《病后杂谈》的篇幅与致误之因、该文的被删与发表过程、被删事件背后的人事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