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篇
  免费   1篇
教育   282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12篇
信息传播   10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抗战时期,群众性救亡歌咏成为桂林抗日救亡音乐运动中最灿烂的乐章。不仅如此,在其他国统区大中城市、解放区广大敌后抗日根据地,群众性救亡歌咏亦无一例外地成为这个时期抗日音乐运动最主要的艺术形式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之所以如此,原因是多方面的。群众性救亡歌咏在抗日战争中起了巨大的宣传鼓动作用,音乐艺术真正变成了战斗的武器。影响更为深远的是,抗日救亡歌咏运动对中国音乐艺术的发展作了可贵的探索,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82.
某一时代的文学作品,或多或少都会被当时的国家状况和社会动荡局面所影响。而在中国近现代时期,中国刚好处在革命和斗争的重要阶段中,故一些以批判为主的中国近现代文学作品逐渐产生。文章以时代背景作为研究前提,首先分析了文学作品中救亡情结的输出状态,而后又对具体的表现特征进行了分析,最终针对文学批评救亡的作用进行了叙述。  相似文献   
83.
以往 ,人们在研究戊戌变法和“新政”的过程中 ,总是将这两次事件分别探讨 ,理由不外是戊戌变法的领导力量是资产阶级改良派 ,而“新政”的领导力量是封建顽固派。由于人们在认识上 ,总认为资产阶级改良派在政治上比封建顽固派进步 ,因此 ,在对戊戌变法和“新政”问题的分析上 ,更倾向于褒扬前者 ,贬低后者。本人认为 ,对这两次维新正确的认识方法应当是将分析的重点放在这两次维新运动的发起目的和最终结果上。从这个角度讲 ,无论是戊戌变法或是“新政” ,由于他们的基本目的一致 ,因此 ,结果也是一样的 ,都必然以失败而告结束。  相似文献   
84.
新维志士康有为认为,教育发展和科技创新是欧美诸国富强的重要原因,在近代国际环境下,我国欲摆脱民族危机,就须变法维新,尤须以兴教、“开民智”为当务之急;他主张废科举,实施近代国民教育,强调要造成有利于兴学和科技创新的机制与氛围,其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重要的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85.
清末北京白话文报纸《京话日报》有一个"儿童解字"栏目。这个栏目继承和发展传统蒙学中的汉字教育,在切实帮助当时下层社会民众和儿童少年学习应用汉字的同时,进行爱国维新的宣传教育,体现了"开启民智"的办报宗旨。"儿童解字"是百年之前具有特色的汉字启蒙教材,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86.
杨乐平 《安康学院学报》2007,19(6):84-85,95
"九.一八"事变后,"抗战救亡歌曲"成为歌曲创作的主题,贺绿汀是其中一位杰出的作曲家。本文着重对贺绿汀抗战救亡歌曲的风格作以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87.
李文健 《兰台世界》2016,(11):107-110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抗日救国》专刊很快面世。在群情激奋的社会声音中,这份专刊亦极力呼吁对日武力抵抗。但同时也提出了很多理性的救国主张,显示出公共舆论的责任和担当。其自觉参与抗日活动的办刊实践,尤其展现了不同于一般言论机关的媒体角色。  相似文献   
88.
段颖惠 《编辑之友》2016,(6):100-103
维新时期借助大众传媒的信息传播,向广大受众传递了救亡图存的变革思想,对少数精英分子产生了积极影响,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变法运动的发展.不可否认,对大多数受众而言,维新时期的信息传播并未使其受到触动.相反,不少人对维新变法和新式媒介诋毁拒斥,攻击责难,使得在近代中国初次登台的大众传媒,并没有达到引领社会舆论,推动变法改革的目的.  相似文献   
89.
巴蜀思想家宋育仁是一位晚清维新派的著名人物,四川"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民国成立后,其政治立场和相关思想较为落后,尤其在退隐之后,他逐步被世人遗忘。以往研究主要集中于其传奇人生和学术思想以及其维新思想中的政治、经济、法律、新闻等方面。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因宋育仁著作尚未得到很好整理,限于材料使用,致使难以反映宋氏思想全貌。为此,加大宋氏著作整理力度,编撰翔实的年谱、阐述其经学成就等将是深化相关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90.
柳亚子出身于书香门第,少年时期受父亲影响,赞成维新变法,致力于《新民丛报》的宣传。1903年参加中国教育会,1906年参加中国同盟会,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