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1292篇
科学研究   219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26篇
综合类   64篇
文化理论   13篇
信息传播   18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隋忆越 《考试周刊》2009,(38):34-35
受德国民间传说《浮士德》所启发,拜伦写成不朽的哥特式悲剧《曼弗雷德》。本文解析了这部诗剧中蕴涵的悲剧意义,主人公心理特征,以及此剧中表现手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992.
有学者指出:悖论的产生与三个因素有关,即自我指称、否定性概念以及总体或无限。说谎者悖论也不例外。文章通过对说谎者不同情形及解悖方案的考察和分析,认为对说谎者悖论仅从语义角度分析是不够的,还必需考虑到语境情景,并认为之所以产生说谎者悖论与自指的偶循环或“假”之奇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993.
指称理论历来受到语言学家和哲学家的重视,对帮助我们理解许多语言现象具有重要意义。斯特劳森批判、继承和发展了罗素的指称理论,尤其是关于限定摹状词指称的观点。斯氏区别了意义与指称以及语词本身与语词的使用,认为无论摹状词还是逻辑专名都应该在语境中赋予指称的确定性。  相似文献   
994.
博大精深的柏拉图诗学存在着三个明显的悖论:(一)悖谬的诗神关系:神赋诗与诗颂神;(二)悖谬的模仿艺术观:再现性与表现性;(三)悖谬的理念美:抽象先验性与具体认知性,这些悖论不仅流露出柏拉图反形而上的倾向,而且体现了他饱含“善的理念”的道德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995.
包括电视批评在内的中国当代电视理论和电视事业的发展,处于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语境中。这种复杂.集中地体现在中国电视的发展面临着四大悖论:文化产业与文化工业的碰撞和紧张、人文精神与世俗精神的碰撞和紧张、产业化与商业化的碰撞和紧张、本土化与同质化的碰撞和紧张。有趣的是,这些悖论在当代的中国都是在一个时间维度上同时出现的。因此,电视批评理论的研究视角,也就有了相当广阔的社会背景,即“我们的文化建设是处在一种充满矛盾诉求的悖论式的语境之中。”  相似文献   
996.
法制报道是新闻报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法制报道的勃兴,其中所掩藏着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它们往往以悖论的形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997.
随着中国企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企业目前正经历着一场由信息技术所引起的变革和转型,而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效果则自然而然地受到各方面的关注。“生产力悖论”就是其中最为经典的研究理论之一。文章回顾了“生产力悖论”研究的历程和各阶段的主要成果;分析了国内企业目前信息化的主要特点;最后,以此理论研究为基础,结合中国企业具体情况,探讨了“生产力悖论”的研究对于中国企业信息化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998.
确证悖论是科学哲学和逻辑哲学中的重要难题,不少人致力于解决它。广为接受的一种解决方案是贝叶斯型方案。这种方案有一系列经验假定、认识论假定和公设。可以发现这种类型的方案至少在经验假定层面有一个漏洞,从而表明它不能成为确证悖论的良好方案。更进一步,还可以质疑其他层面的假定的合理性。对这些假定的质疑与相应的辩护、修正构成了贝叶斯型解决方案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999.
在教育技术学科发展进入反思和调整期之际,前期快速发展阶段所遮蔽的问题逐步凸显甚至放大。特别是近年来,领域内外对教育技术学科在研究对象、学科边界、学科矛盾和学科价值等方面提出了较为尖锐的质疑。回应和澄清这四个基本问题是消除学科"合法性疑问"和信任危机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00.
近年来互联网成为公共事务参与的重要空间,性别议题一直在网络中被广泛讨论。在互联网的女性主义团结机制中,不断呈现出对于参与此议题的男性声援者的排斥乃至攻击性话语,一直以来此现象被视为网络中的女权群体极化,被学术界用“他者”政治的视角予以解释,这实际上是一个误区。此种来自女性主义团结的排斥话语虽然以高攻击性言辞表现出来,却不能简单归结为“极端女权”的“情绪宣泄”,而有其丰富内涵和生成逻辑。这种排斥主要表现为对男性声援者的动机不信任、知识立场的质疑、对男性声援者及其亲近者的他异化。此种排斥现象有着复杂成因:网络公共事务参与中话语与行动的弱连续性;善意性别歧视与无歧视意图的文化行为的认识论困难,而互联网增加了这种辨识困难;互联网中团结机制依靠受害感及受害经验联结等因素。厘清并反思为何男性声援者会遭遇此种困局有助于增进两性的沟通理解,减少社会矛盾,更好地进行团结并促进两性平等;通过对“受益者悖论”进行理论补充,本研究也可为其他社会不正义话题的参与问题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