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2篇
教育   71篇
科学研究   4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羁押制度的失范使刑事诉讼的正当性饱受怀疑和抨击。比较分析中外刑事羁押的制度理念、制度原理和制度操作,可知我国刑事羁押制度失范的根源在于其反程序的制度化设计,从而缺乏必要的自我反省能力。在吸收西方国家刑事羁押制度的合理内核的基础上,通过羁押决定的司法授权和羁押的司法审查,以及通过对被羁押人参与权的保障来完善羁押制度的正当性,可以作为相关制度改革的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52.
刑事诉讼的目的一是打击犯罪,二是保护人权。在整个刑事诉讼中,尤其是侦查阶段,处于被追诉者地位的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及人身安危极易受到国家有组织的暴力行为的侵犯,因此,其权利的保障自然成为人权保障的重点。文章就我国目前对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存在的缺陷进行了归纳,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完善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3.
新《刑事诉讼法》第93条设立了逮捕后的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新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616至621条对这一制度进行了细化,赋予了其可操作性。认定是否具有羁押的"必要性",应当遵守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变更性原则、比例性原则和全面性原则。具体操作时,首先需要确定审查的主体,然后认定审查的内容,进而从证明责任分配、审查的方式、审查的效力、与《刑事诉讼法》相关条文的关系几个方面来综合认定是否具有羁押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4.
离奇死亡何时休近两年来,媒体接连曝出多起当事人在看守所或者劳教所内非正常死亡的消息,引起舆论广泛关注。其中,云南省晋宁县看守所内发生的躲猫猫事件、河南省开封市劳教所发生的冲凉死事  相似文献   
55.
警察的刑讯逼供和“牢头狱霸”的欺压,是看守所“事故”频频发生的主要原因;中国特殊的看守所环境,则是造成两大因素的土壤。  相似文献   
56.
刑诉法赋予检察机关对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进行羁押必要性审查的职责,侦查监督部门、公诉部门、监所检察部门及控告申诉检察部门应当遵循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的原则,主动审查与被动审查相结合原则,部分审查与全面审查相结合原则,建立信息联通机制,针对不同类型案件进行羁押必要性审查,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57.
羁押场所非正常死亡事件的接连发生,严重损害了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成为国际国内关注焦点.对此治理成为考验中国政府执政能力的课题.地市以下监所是问题重灾区.由地级市首创的并得到公安部推广的监管远程视频智能管理平台是基层监管部门在大胆探索中首创的崭新治理手段,本文对其内在机理做了全面考证和阐述.  相似文献   
58.
法律制度正当性的阐释大体上可以分为形式主义和实用主义两条路径。法律实用主义可以很好地解释对羁押必要性进行审查的内在法理。本质在于,由中立司法官对羁押必要性加以审查,严格限制羁押适用,在实现普遍正义的同时,亦能关注个案公正。《刑事诉讼法》对逮捕后继续羁押必要性的审查作了规定,但内容较为概括和原则,应当对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启动方式、审查主体、审查程序和方法、审查后的处理与救济等作出细化规定,以便司法实践中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59.
犯罪结构转变的时代背景下,我国轻罪羁押率仍然偏高,羁押办案的倾向仍有所显现。轻罪羁押问题早已潜伏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之中,其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继续维持这种羁押倾向显然是对“少捕慎诉慎押”司法政策的背离,同时也表明我国司法文明程度有待提升,长此以往也必将导致强制措施制度空转的恶循环。要破除流弊,就需要多措并举,切实转变司法理念,完善相应机制构建,消减非羁押措施制度空转,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抑制轻罪羁押倾向,回归强制措施本质定位。  相似文献   
60.
取保候审难是困扰我国刑事诉讼的痼疾,其在适用上的无序、不当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诉讼观念的滞后、立法的不完善、正当性差是目前取保候审制度缺陷的根源。应变革诉讼观念,完善相关立法,强化对取保候审的程序性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