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教育   601篇
科学研究   40篇
各国文化   19篇
体育   158篇
综合类   57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7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流坑傩舞”是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因其出自宫廷,故服饰华丽、气势非凡。它的伴奏不仅有锣鼓等打击乐器,还有丝弦乐器以及吹管等乐器,这在其它傩舞中是非常少见的。  相似文献   
892.
2D04年10月26日,《新周报》创刊号刊发了关于“南师大陪舞事件”的报道,成为当期报纸影响非常大的一个“亮点”。回味这次报道采访及写作的前前后后,我个人感到颇多感触。  相似文献   
893.
婺源傩舞     
我的家乡婺源是中国最美的乡村之一。婺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颇多:三雕、抬阁、傩舞、茶艺等。  相似文献   
894.
荷舞     
北野 《良师》2010,(4):36-36
荷舞于水上。 我看见的荷,避开了午后的炎热,散散漫漫地站立在水中,她的绿超过了夏天幻想里生命深处的颜色;她的花朵在一种无意识的美丽中照亮了潜藏在水里的静寂;天光滑过倾斜的荷叶在水底散射成一团迷人的幻影。  相似文献   
895.
三尺讲台上,有一个精灵在舞动,她曼妙的舞姿时时牵动着台下的55双眼睛。她用宋词演绎探戈舞的典雅,用唐诗诉说孔雀舞的美丽,用文字表现恰恰舞的激情……  相似文献   
896.
钢琴的诅咒     
放学了,阿呆正收拾书包准备回家,突然有人拍了一下他的肩膀。嗨,书呆子,我这有好书,想看吗?蒋文文拿出一本书,在阿呆眼前晃了晃。哇,东野圭吾的《圣女的救济》!阿呆果然双眼放光。  相似文献   
897.
去年夏天,与它邂逅。记忆中的画面有些模糊朦胧的月光,暗中浮动的香气和眼前热闹但不张扬的绿。离开时挪不动的脚步告诉我,我已为它折服。  相似文献   
898.
长阳巴山舞是我国对民问舞蹈成功开发的一个典范,是全民健身中传统体育文化古为今用的精彩范例。巴山舞具有良好的地域与民族特色,它的健身效果明显,健身方式灵活,拥有良好的教育功能和巨大的商业优势,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文章根据巴山舞资源的优势及发展现状提出了其资源开发对策,旨在为其资源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99.
傩舞又叫“大傩”、“跳傩”,俗称“鬼戏”或“跳鬼脸”,起源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仪式中的傩祭,到商朝已经大致形成一种固定的用以驱鬼逐疫的祭祀仪式。周朝不仅有乡人傩,周天子和诸侯还举行“大傩”、“国傩”,傩舞得到全面的发展。傩祭时,身披兽皮、脸戴面具进行跳跃呼号,或扮成鬼神歌舞,表现神的事迹,合唱充满巫术意味的祭歌以驱鬼逐疫。现代傩舞是在远古傩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反映拜神祈福、祭祀、驱鬼逐疫等内容,保留了原始祭祀仪式的神秘色彩,同时又深受民间文化艺术的熏染,成为一种民间娱乐形式。傩舞的分布很广,已经有不少学者进行研究,但对于四川境内的傩舞,至今仍然缺乏深入研究,本文以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傩舞为例,进行初步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900.
田玲 《凯里学院学报》2009,27(4):139-140
锦鸡舞作为苗族民间舞蹈文化与苗族其他艺术文化一样,是苗族人民为了展现自己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以及满足人们对关的爱好和追求而逐渐创造出来的艺术瑰宝,不论是从舞蹈的造型还是舞蹈的唱调上,无一不反映情、意、形三者的融合,尤其是仿照锦鸡舞的羽毛刺绣而成的各种花纹图案的衣裙、银饰搭配模仿锦鸡觅食、嬉戏的舞步,表现出鲜明的主题动律,是苗族人民的艺术结晶,值得艺术院校舞蹈专业的师生学习和继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