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8篇
  免费   1篇
教育   505篇
科学研究   62篇
各国文化   22篇
体育   18篇
综合类   28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5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1.
藏、羌建筑形式在环艺专业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专业,各地区高校利用国内外先进的理论和技术进行教学,根据我校特点将设置并建全具有本民族、本地域特色的教学体系,在现有专业学科的基础上,增加藏、羌本地教材,以丰富该专业内容,办出民族地区高校环艺专业特色。  相似文献   
612.
文章从中学音乐课堂"乱"的现象出发,分析并提出了对这种现象的看法"乱"不是放任自流,其本质是学生积极参与、内心情感活泼的表现,音乐教师只有转变意识,重视学生的认知性、能动性,强调个性发展,不断创新,才能"乱中求序"、"序中求进".  相似文献   
613.
对叶尔羌河流域棉田土壤有机碳、全氮垂直分布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剖面分布上不同地貌棉田土壤中有机碳、全氮含量随土壤深度呈下降趋势,冲积扇、扇缘、冲积平原不同土层有机碳、全氮含量变化规律为0~20 cm20~40 cm40~60 cm;(2)叶尔羌河流域棉田土壤中C/N为4.39~16.12,C/N在0~20 cm土层最高,在40~60 cm的土层最低,冲积扇、冲积平原不同土层C/N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而在扇缘不同土层C/N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上升.  相似文献   
614.
从审美人类学的角度看,羌族文化中歌舞的来源曾经表述为女性专属的接领传承空间。歌舞接领的空间与时间依赖于一个具体村落特有的高山森林,其由此特有的高山地域定义为女神梁子。藏、羌、彝走廊中,羌族女性需上女神梁子专门接领女神歌舞技巧并举行接领仪式,这种仪式长久存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里。歌舞接领仪式文化指向确立了人类双重之美:女性在社会文化中的主体美与歌舞在一个族群社会中的崇高美。女性文化空间在变迁的时代中,开始向更广阔领域飘移,由此便塑造出新的女性文化空间美。  相似文献   
615.
陈洵是清末民初岭南著名词人,临桂词派的代表人物.其词不仅和况周颐并称,而且和黄节诗歌对举传世.他一生布衣,未曾居庙堂之高,但却忧生念乱,具有强烈的社会关怀情结.他作词重比兴寄托,以“留”达妙境,重视情感表达的含蓄委婉和典律精工,善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深沉的忧时念乱之情或寄托于物象摹写,或触感于节序变化,或托之于美人香草,展示了一位远离朝堂的布衣词人的黍离之悲,具有鲜明的个人特征和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616.
公元183年,河南洛阳的朱家圪村——东汉时期著名的太学所在地,一时间忽然车流如潮,街道拥塞,车上的学子无不怀着虔诚的心情走进太学,在一块块石碑前观览、摹写……这些石碑,就是刚刚完工的《熹平石经》。整套《熹平石经》,包含《鲁诗》《尚书》《周易》《仪礼》《公羊传》《论语》《春秋》等七部经书,刻在四十六块石碑上,共有二十万零九百一十个字,是中国第一部儒家经典刻石,具有不可  相似文献   
617.
近些年来.通信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随着由通信领域和计算机领域相结合而产生的计算机互联网络的普及及应用.使信息的共享与传播日益频繁。信息共享在给人们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信息安全问题.如信息窃取的问题、版权保护的问题、信息篡改等问题。数字图像信息隐藏技术是一种图像信息保护技术,综合该领域的已有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坐标轴的、通过双重置乱的算法,将图像隐藏得安全,抗攻击性更强,且恢复质量更好,恢复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618.
杜诗小札     
“畏我复却去”杜甫《羌村》三首其二“娇儿不离膝 ,畏我复却去” ,历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 ,关键在“畏我复却去”一句究竟是上二下三的句式 ,还是上一下四的句式。现在看来自当以前一种理解为宜 ,一般的五言诗句总是上二下三的 ,而且这样来读才符合诗中所表达的情绪。本师吴小如先生论之甚详 (《说“畏我复却去”》 ,《莎斋笔记》 ,东方出版中心 1999年版 ,第 77-81页 ) ,已无剩义。按杜诗写娇儿既十分依恋从远方归来的老爸 ,但看他脸色不佳 ,心绪不好 ,不免又有点畏惧 ,遂退而离去。如此写小儿特色 ,真所谓形神兼备 ,大有意味。不过这种细…  相似文献   
619.
广汉三星堆文明来自中原羌夏文明的携带和传播,由史前氐羌大族有缗·蜀族携带入蜀,出土的近千件器物构成一组庞大的傩祭组器,它们是夏文化中的核心神明祭祀文明。令“岷山羌人”就是正宗的有缗·蜀族即三星堆文明开创者的后裔,他们一直承继着汉民族的先祖文明即羌夏文化。  相似文献   
620.
川西高原氐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商时代,这无论在文献还是考古资料中都有据可证。氐、羌同源异流,原居西北甘青高原,后分化为两族。西羌分布极其广阔,除黄河上游甘青地区而外,还南及岷山之域。从考古学并结合历史文献考察,岷江上游石棺葬应是氐人的文化遗存,雅砻江、金沙江和大渡河流域的石棺葬,则应是羌人的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