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1篇
教育   243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18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一个个不同的人群融进了汉族大家庭。边缘人群汉化的过程,常常伴随着认同危机——歧视他者的‘汉人’,常也被自称‘汉人’者歧视。  相似文献   
102.
羌笛何须怨     
从草原大漠到到高山深谷,笛用了数千年;而从山野到舞台,仅仅用了几十年。舞台虽然给笛留下存活的方寸之地,但远离了草原大山,笛声是否还能那样悠远?  相似文献   
103.
最后的释比     
一个释比就是一部族史,即使没有地震,已经消逝的释比和日益稀少的继承人,正在使人的文化和记忆,一环环地断掉。  相似文献   
104.
晋末,五凉政权凭借河西天然的地域经济割据称雄,地域内的人力资源和土地资源是其进行经济调控和行政运作的基本依据.由于此期人的数量占优势,故此间的人力资源是以人为主的民众.而人在河西久居,多年的经营垦殖,河西的土地资源亦异常丰富.河西的其他民族也日趋化,在以人为主体的各民族百姓的支持下,五凉得以割据存在并发展.  相似文献   
105.
族源于西戎,活动在黄河上游,中心在河湟之域(今青海东部及甘肃部分地区),以羊为图腾,由土著戎族结合三苗(蛮人)与华夏族人而形成,尊奉炎帝为祖先。其本族的祖先为戎人无弋爰剑,后形成较多的种落。秦献公派军西征,无弋爰剑之孙叩率落避难而西迁。战国末期,“河湟”的落又有南迁于岷江上游的蜀族地区(今四川广元、绵阳、德阳、阿坝、广汉地区)者,后形成白马、牦牛、冉 等。历沧桑,至明清或近代,族除少数仍称外,大都演变为藏、珞巴、彝、纳西、白、基诺、哈尼、普米、傈僳、怒、阿昌、拉祜、缅、景颇、独龙、门巴等族(今四川有、藏、彝等族)。川西北人等皆尊奉炎黄和禹为祖先,多已汉化。族为中华民族和文化的形成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06.
简要介绍和总结2021年国内外学者发表的有关语支语言最新前沿研究成果,可以看出,除了系统描写研究外,文献整理和形态句法方面的研究较为突出。语音研究主要聚焦于《西番译语》的注音、对音、译音问题以及译语与现代语言的对应关系和演变。形态句法研究主要关注致使结构、方向前缀、否定标记、动词形态、数量词、趋向标记、位移事件、人称后缀、语气转换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7.
在旅游凝视力的作用下,专为游客生产的民族文化表演,通过对原生文化符号的选取、抽离、改造等不同建构方式,成为了族群传统文化与主流消费文化相遇及意义重生的空间。本文以九寨沟藏歌舞表演《高原红》为例,在借用西方人文科学领域中"第三空间"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表演生成特征、功能价值、属性定位的分析,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重新阐释旅游语境中《高原红》的文化意义,指出旅游表演《高原红》所展示出的文化,既不同于主流大众文化也不同于民族传统文化,而是一种在自我与他者互动中杂糅生成的第三性异质文化,表现为民族传统文化自我的现代性表述与主动建构。  相似文献   
108.
岷江上游为族祖居地,营盘山遗址的发现证明这支人至少在距今5000年前就入驻这里。但这一地区自古亦有浓郁的大禹崇拜,说明有两支人在不同时期进驻了岷江上游。一支为此地古,一支来自中原夏后氏。  相似文献   
109.
凉州地区在西汉通过徙民实边等政策成为了全国农业较为发达的地区。东汉时期,凉州地区经历了长达百年、前后五次的民大起义之后,农业生产中断、人口大量流失、农业劳动力急剧减少,使得凉州地区的农业发展衰落下来。  相似文献   
110.
人内迁关中,南北朝时已分布很广.至隋唐,关中地区仍有许多村,居住着大量人.利用碑铭,结合传世文献,概括隋唐人在关中的分布,并探讨关中汉融合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