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63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252篇
教育   31517篇
科学研究   2259篇
各国文化   181篇
体育   1423篇
综合类   1331篇
文化理论   239篇
信息传播   2340篇
  2024年   264篇
  2023年   1094篇
  2022年   1413篇
  2021年   1358篇
  2020年   1179篇
  2019年   812篇
  2018年   386篇
  2017年   592篇
  2016年   905篇
  2015年   1853篇
  2014年   3961篇
  2013年   2253篇
  2012年   2299篇
  2011年   2670篇
  2010年   2414篇
  2009年   2165篇
  2008年   2447篇
  2007年   2148篇
  2006年   1541篇
  2005年   1383篇
  2004年   1199篇
  2003年   1147篇
  2002年   983篇
  2001年   906篇
  2000年   617篇
  1999年   349篇
  1998年   200篇
  1997年   164篇
  1996年   115篇
  1995年   127篇
  1994年   107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英语和汉语的形合与意合的差异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李春 《科教文汇》2008,(25):247-247
任何语言都兼具形合和意舍两方面的特征,不同的是各种语言在表现趋势上存在差异。汉语的意合和英语的形舍的区别体现在词组、句子和言语交际上,构成了英汉两种语言质的差异。探讨这些差异有利于促进英汉对比和英汉互译的研究。  相似文献   
72.
好的文章,如同美的音乐,能于字里行间跳动出和谐的音符,透出一股铿锵有力的声韵。这神韵味,就是文章的声韵美──?  相似文献   
73.
德育是左,课堂是右,如同教师的左右手,播洒生命的种子,随时撒种,随时开花。真正实践着润物无声,育人无痕的教育最高境界。[第一段]  相似文献   
74.
在教合成词的结构关系时,不少教师把“冬至、夏至”讲成陈述式,这是错误的。判断一个词是什么结构关系,必须弄清每个语素的意义。单义的好办,多义的较难。“冬至、夏至”的“至”是多义语素,对它的理解不同,析出的结构关系也就不同。如把它讲成动素“到”,则“冬至、夏至”是陈述  相似文献   
75.
《槐花几时开》是一首非常出名的四川宜宾民歌,其歌词朴实、凝练,旋律优美,词、曲结合完美,感情含蓄真切,唱起来非常动听感人,已成为很多歌唱家的保留曲目。在美学方面,这也是一部值得挖掘的作品。它蕴涵了多种形式和形态的美,同时也包容了很雾美学思想。如何挖掘这一短小作品美的内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试从七个方面、两种形态入手,同时结合中、西方音乐美学思想来剖析该歌曲所蕴涵的艺术形象的美。  相似文献   
76.
关于新闻道德自律信条建立的情况 ,已有一些文章作了介绍 ,但多限于某一个国家。本文的新意在于作了一次世界性扫描 ,从西方新闻界到中国新闻界 ,再到区域性国际性的新闻组织。并指出制定道德信条是新闻自律的一项基本建设 ,是刚刚过去的 2 0世纪深具道德意义的一件事情。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对新闻道德自律信条的特征、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石和功能作了分析 ,以期更好地从本质上认识和把握它 ,这又是本文的第二个新意。文章结尾对新世纪新闻道德自律信条的发展趋势 ,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77.
一、堂组织技能的杨念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组织学生的注意,管理纪律,引导学习,为学生剧造生初活泼,主动地学习的条件,使课堂充满愉快、和谐的气氢,霞络达到预用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郡为教师的课堂组织挂能。  相似文献   
78.
79.
美读的基础     
“百尺高楼,起于累土”,任何知识的获得都要有其基础,“美读”亦不例外,而且是多方面,难以把握的。这里只谈和其最密切相关的三个要点,我概之为“三调”:  相似文献   
80.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把《短歌行》中的“去日苦多”译为“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了”。这一译法值得商榷。杜甫《登高》中有“艰难苦恨繁霜鬓”一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和《大学语文》(徐中玉、钱谷融主编)都把“苦恨”释为“特别恨”。我们认为“去日苦多”中的“苦”字也是作副词,表程度,“去日苦多”应译为“过去的日子很多”,作者有慨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之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