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741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147篇
教育   54079篇
科学研究   2106篇
各国文化   105篇
体育   1131篇
综合类   1496篇
文化理论   167篇
信息传播   2909篇
  2024年   151篇
  2023年   678篇
  2022年   601篇
  2021年   591篇
  2020年   605篇
  2019年   599篇
  2018年   331篇
  2017年   636篇
  2016年   915篇
  2015年   1749篇
  2014年   4518篇
  2013年   3404篇
  2012年   3988篇
  2011年   4978篇
  2010年   4286篇
  2009年   4447篇
  2008年   5294篇
  2007年   4258篇
  2006年   3487篇
  2005年   3454篇
  2004年   3187篇
  2003年   2964篇
  2002年   2142篇
  2001年   1810篇
  2000年   1499篇
  1999年   429篇
  1998年   258篇
  1997年   202篇
  1996年   136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活动,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通过学习来提高舆论引导水平。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时说:“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要讲求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努力使自己的宣传报道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读,使广大读喜闻乐见。”当我们在坚持了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坚持了政治家办报,坚持了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之后,如何能够使我们的新闻宣传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让广大群众自觉接受,关键是引导水平问题。  相似文献   
82.
本文探讨了与职业学校推行学分制相关的观念转变与制度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83.
84.
陈杰 《地理教育》2005,(1):62-63
新的教育理念提倡教育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据此新的地理课程标准确定了三方面的教育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就大大丰富和深化了课堂教学的内涵,并体现了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基的全新的科学课程观和整体学力观。由此,在课堂教学的操作层面上“备课要备知识,更要备学生”就顺理成章、自然而然地提了出来。怎样备学生以实现我们的教育理想?根据新的课程目标,结合在实际教学中的体会,笔者认为备学生应着重考虑以下的几个关键点。  相似文献   
85.
将模糊模式识别方法应用于考试分析,是对考试成绩的总体分布进行估计的合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6.
一、目前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存在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教师资格条例》也明确规定:“不具备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学历的公民,申请获得教师资格,应当通过国家举办的或者认可的教师资格考试。”根据《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的规定,我国各地在实施教师资格认定过程中都进行了考试,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师资格的质量。但是,从教师资格认定的考试实践来看,目前存在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87.
江泽民同志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继承毛泽东,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新闻舆论工作的理论基础上,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的舆论观,其中“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江泽民舆论观的活的灵魂”。“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要做到“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必须把握什么是正确的舆论,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宣传舆论队伍,必须提高宣传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88.
89.
90.
《中国考试》2005,(5):20-20
两个主要的国际评估机构说,它们正合力推行一种帮助大学识别所有申请者的潜能和相对优势的全国统一考试。可以说,英国青少年参加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大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