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教育   76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论文对《诗经》双声联绵词和叠韵联绵词进行穷尽性考察。考察发现:“双音节单字有义”的联绵词占《诗经》双声联绵词的45%,而此类情况在《诗经》叠韵联绵词中仅占15.3%。其中,“双音节单字有义”的双声联绵词88.9%为“后字有义”;而此类的叠韵联绵词均为“前字有义”。从语法意义角度考察,《诗经》中所有名词性双声联绵词无植物、山水的名称,和名词性叠韵联绵词形成对立。叠韵联绵词都具有很强的描摹性。  相似文献   
32.
联绵词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现象。文章以《诗经》材料为例,阐述古代联绵词的类型、成因、特征及发展趋势,指出重言是联绵词的最早形式,联绵词是口语化的原始实录。借助“主寄于组”的规律,可以系统而准确地训练联绵词的含义。  相似文献   
33.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有这样一句话:“雨村心下狐疑,只得停了手。”文下给“狐疑”作了注解: “疑惑,犹豫。这个词由‘狐性多疑’而来。”前面的解释是对的,后面说“由‘狐性多疑’而来”,笔者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34.
本文将理论阐述与实际例证结合起来,从体制、句式、节奏、用语、意象诸方面论述了楚骚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尤其突出了楚骚文学语言的浪漫色彩及神话意味,从而论证了楚骚文学浓郁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35.
从韵律语法的角度来看,联绵词具备"单音步+单语素"的韵律特征,因此,联绵词作为一个完整的标准音步,可以借助《诗经》《楚辞》等先秦文献与汉语文体演变研究的成果来论证其为汉语双音化早期的产物。韵律具有内部稳定性特征,基于联绵词音步的声调和对前上古声调存在与否的分类假设,推断早期单音节音步或是声调与联绵词音步相同,或是强弱、长短等超音段特征由联绵词声调反映、固定。  相似文献   
36.
近年学界有全面否定"联绵字—双音单纯词"理论之势,否定者的主要论点为:作为单纯词的联绵词没有造词理据。然而,词的理据包括内部理据和外部理据,联绵词有外部理据,即语音象似性。联绵词的语音象似性在辞赋中表现最为突出。联绵词在特定的外部语境中,凭借词语相对微弱的语音象似性,由于共同的心理作用,得到传达和理解。汉语受汉字机制的制约太深,每个汉字都可以在使用过程中获得意义,联绵词的分释分用并不能证明其在形成之初即为合成词。  相似文献   
37.
通过对汉代训诂著作中联绵词训释的搜集整理与分析,阐述汉代训诂中的联绵词观。尊重客观语言现实,对大量的联绵词给予实录并整体训释;成形较早的联绵词,其上下两字一般不拆开解释,以表明它们构成一个表义单位的特点。同时,汉代训诂学家已经开始力图说明联绵词的来源。  相似文献   
38.
语素的一般形态,是—形—音—义,这不难辨识。特殊语素,有的不具一个完整的音节,有的似乎由两个意义合成,有的又由多音节多字形组成。正确辨识它们要凭借两条原则:一是“形音义”兼备,凭此排除小于语素的单位;二是“不可分”,凭此排除大于语素的单位。  相似文献   
39.
联绵词造词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词本位出发,重新对联绵词进行探源,就会发现联绵词也有其造词理据,特别是原生造词阶段的联绵词.汉字未造之先,当有大量的复音词,包括联绵词.造字之后,可能有些联绵词会隐藏在一个字形里,和单音节词一起成为汉语的基本词汇.到了派生造词阶段,原生造词阶段的联绵词也会派生造出若干个联绵词;或者由原生造词阶段的单音节词通过重复的形式派生出叠音词,再由叠音词派生出联绵词.合成造词阶段虽说主要是合成词造词的方法,但也有不少联绵词的源词是由合成词在历史的演进中蜕变而成的.  相似文献   
40.
蔡英杰 《中国语文》2012,(3):282-286
"窈窕"之义,旧释形容词义有五:一曰幽深,二曰娴静,三曰贞专,四曰妖冶,五曰貌美;名词义有二:一曰深宫,二曰美女。对其本义,则有幽深、娴静、貌美、深宫四说。今人连登岗(1999)、李炳海(2001)、刘毓庆(2002)、王晓丽(2009)主幽深说,李艳红、钟如雄(2006)主深宫说,李清文(1987)主貌美说,主幽深说者成为主流。何以如此?盖因人们探寻本义,往往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